308仪器 http://pf.39.net/bdfyy/jdsb/180423/6185656.html
认知篇
你知道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危害有多大吗?
早先曾有统计,关节病是我国肢体致残的两大主要原因之一,而关节炎中风湿性关节炎的致残率排名第一。目前,我国类风湿发病率超过0.4%,总患病人群超过万。类风湿之所以有如此高发病率,并给患者造成如此大伤害,和患者对其认知度低有很大联系。
1.长时间在潮湿阴冷环境生活工作才会得类风湿
很多人认为类风湿是关节受潮、受寒所致,实际上类风湿性关节炎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与遗传因素、感染因素、内分泌因素、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原因有关,和患者的免疫系统出现异常有关。潮湿阴冷的环境更容易诱发类风湿性关节炎,但不是唯一的必然的致病因素。
2.老年人才会患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见于任何年龄,高发年龄为40-60岁左右,男女比例约为1:3,女性患者明显较多。因此,年轻人对待类风湿不可大意,要注意预防,以免病发后追悔莫及。
3.关节痛就是类风湿关节炎
能够导致关节疼痛的疾病非常多,除了类风湿性关节炎,还有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而类风湿性关节炎除了有关节疼痛外,往往还有关节肿胀、对称性、晨僵等特点。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关节疼痛的状况后,不能盲目臆测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更不可盲目用药,医院去诊断。
4.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否真的无法治愈?
很多类风湿患者都有这样的错误认知,甚至因此放弃治疗。事实上,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医生对类风湿的认识加深,以及各种新型治疗方法的问世,类风湿病情是可以得到完全控制,甚至达到临床治愈的。有研究显示,患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到1年者,经过及时合理的治疗,有70%~80%的患者可获数年缓解,10%~20%的患者获得完全控制或治愈,所以面对类风湿要早发现、早治疗。
5.类风湿一定会致残?
在过去,80%以上类风湿患者因关节畸形而残疾,丧失劳动能力甚至生活自理能力。但对大多数患者来说,如果能够抓住发病初期一两年的时间,采取正规的医治控制住病况,严重的变形完全可以避免,患者可以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是否残疾除决定于病况本身轻重外,而有没有坚持承受正规医治则起着适当重要的作用。
6.类风湿性关节炎会遗传给孩子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但并非遗传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在遗传学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家族聚集性相对较低;其次,类风湿是否发病是由多个不同基因参与决定,发病率受参与基因的多少影响,但并不是某一个特定基因单独致病。类风湿的发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影响,还受感染因素、内分泌因素、环境因素等影响,就如同我们每个人身上可能都有肿瘤基因,但不会人人都患肿瘤一样,类风湿患者大可不必为是否遗传给孩子而烦恼。
7.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
很多病人或非风湿免疫科医生认为,关节痛加上类风湿因子阳性就可判定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这是一种误区。类风湿因子的本质是一种自身抗体,因为首先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血清中发现而被命名。类风湿因子阳性外加关节痛,除常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外,还可见于各种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炎症性肌病、系统性血管炎等。实际上,5%-10%的正常人血清中也可测出类风湿因子阳性,但滴度一般较低,评价类风湿因子要看滴度水平,而不是阴性或者阳性。
8.类风湿因子阴性能否排除类风湿关节炎?
只有60-80%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表现为类风湿因子阳性,所以即使类风湿因子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这种情况下还需进行CCP抗体等其他抗体检查以及超声或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但少数患者检查后所有自身抗体均阴性,需要有丰富经验的风湿免疫科医生来诊断。有很多患医院诊治但无法确诊,长期延误,最终造成关节破坏、功能障碍甚至残疾。
9.类风湿就是痛,不治也可以
发病的前2年是类风湿治疗的最佳时期,但这时候患者容易因为症状不严重而掉以轻心,而在类风湿的治疗过程中,很多患者又容易因为服药多、效果慢、易反复等原因,加之类风湿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心脏、肾脏、脑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忽略了类风湿的危害,产生“类风湿就是痛,不治也可以”的错误想法,放任类风湿侵蚀,等到骨质破坏、畸形甚至残疾,后悔就晚了。当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时,最好在发病后两月内开始治疗,并且要有终身防治的心理准备,切不可大意。
10.类风湿不致命
肺间质病变
类风湿关节炎出现关节以外的损害时表明病情较重,当影响肺、心、血液系统等重要器官和系统时,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肺间质病变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常见的关节外病变。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可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在体力活动后尤其明显。肺间质病变的晚期,患者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类风湿关节炎继发的肺间质病变可于病变早期被发现,合理的治疗可以阻止或延缓肺间质病变的不断进展。类风湿关节炎也可影响心脏,表现为心包炎、心包积液等,患者可出现急性的心慌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心包积液重症患者可发生心包填塞而危及生命。心脏彩超有助于发现类风湿关节炎继发的心脏病变。风湿关节炎还可引起血液系统病变,此类患者可通过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异常。严重的白细胞减少会增加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而重症感染可导致患者的死亡。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可出现牙龈、皮下自发性出血,当出现脑出血时,可迅速危及患者生命。
治疗篇
类风湿性关节炎究竟是不是不治之症?
这是很多患者心中的疑虑。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对于类风湿我们如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长期坚持治疗,病情是有希望得到完全控制甚至达到临床治愈的,所以类风湿并非大家想象中的无药可治。许多患者就是被类风湿“不死的癌症”名号给吓住,要么破罐子破摔消极治疗,要么急于求成走了歪路,病情一再延误,最后甚至发生关节畸形,令人非常痛心。
1.照葫芦画瓢盲目用药
类风湿治疗需长期服药,很多患者渴望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当自己用药一段时候没有明显疗效,看到别人病情好转,就依葫芦画瓢按别人的药方吃药。殊不知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也是因人而异的,别人的病情好转也是经过长时间坚持获得的。类风湿患者应该配合医生,共同找出对自己合理有效的用药方法,这需要一个过程。
2.类风湿用止痛药治就可以了
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过程中,使用最普遍的就是非甾体抗炎药。这类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起到抗炎作用的,同时还具备解毒作用和镇痛作用。但疗效不持久,不能抑制免疫性炎症和阻止病情进展。因此,必须与抗风湿药联合应用。有些患者单用止痛药,或是一种无效又加服另一种止痛药,这样不仅不能增效,反而徒增了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
3.同时服用多种非甾体抗炎药,可以更好地缓解疼痛
一般类风湿患者都知道可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关节疼痛,在疼痛剧烈时认为可同时口服两种或多种非甾体抗炎药,加大药物剂量、缩短服用间隔时间,可以更好的缓解疼痛。这种做法不仅不会增加治疗效果,超剂量服用药物或缩短服用间隔时间还会大大增加药物副作用。所以当通过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症状缓解不理想时,应反馈给医生让医生处理,而不是自行调整。
4.西药副作用大,中药比西药好
这种不全面的认识最容易被江湖游医利用,将所谓的祖传秘方打上纯中药、无副作用标签,卖给类风湿患者,不但花了冤枉钱,还耽误治疗。其实无论中药、西药,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比如对类风湿关节炎有很好效果的雷公藤,副作用就不小于很多西药,而毒副作用特别低的中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也很低。而专业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来用药,只要严密监测,安全耐受还是有一定保障。
5.中药副作用小,不需要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很多人认为西药副作用大,中药副作用小,所以长期服用中药也不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其实中药大部分有效成分比较复杂,如生物碱、皂素、鞣酸质、挥发油等。既然是药,多少就有一定的副作用。大部分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副作用比西药要小些,但也有些药物有毒性,如:麻黄、细辛、附子、生乌生乌、生半夏、生矢南星、蜈蚣、全蝎、延胡索、山慈菇、雷公藤、青风藤、徐长卿等。这些药物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并注意服用方法。如果长期服用,还是应该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
6.滥用糖皮质激素
滥用糖皮质激素在病程较长的患者中非常普遍。许多患者在住院时有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经历,所以每次急性发作,先自行服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容易导致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导致向心性肥胖、满月脸、多毛、高血压、高血糖,容易诱发感染,诱发或加重消化道溃疡、出血甚至穿孔,癫痫患者使用会诱发癫痫发作,长期使用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白内障等,自行服用和停用糖皮质激素容易导致反跳现象。因此,使用糖皮质激素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7.糖皮质激素分次服用副作用小
刚说道糖皮质激素副作用大,不可自行滥用。有些患者就认为,把糖皮质激素分次服用可以减少副作用。这样做是错误的,因为每日分次口服激素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的抑制很明显,长期使用带来的合并症很多。而每日晨间8时左右服用激素模拟了正常的皮质激素分泌的规律,不致影响正常的昼夜分泌,但长效激素如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血浆半衰期长,即使每日晨间给药,亦对HPA轴产生抑制作用,所以不适合长期口服。所以糖皮质激素服不服、怎么服都应该严格听从医生的意见。
8.激素不能服,用了要上瘾
这里提到的“激素”准确而言是指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地塞米松。随着医学发展,近几年已经较少将激素药物作为首选治疗药物。但是,对于一些关节症状严重,服用非甾类抗炎药仍不能缓解症状,当伴有明显全身症状或内脏器官受累时,仍需要采用激素治疗,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再一点一点地缓慢减少激素的用量。单剂量相较以前已经远远减少。患者不必对激素药物有过多排斥,专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状态选择药物。
9.看了说明书吓得不敢吃药
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来氟米特、沙利度胺等病情缓解药可减轻病情,在某种程度上能缩短病程,阻止或延缓骨质破坏,并有助于减少激素用量。但有些患者一看说明书上写的是抗肿瘤药,毒副作用很大,便擅自减量甚至不敢吃。其实任何药物都是双刃剑,医生也是根据患者病情,权衡利弊后给予用药方案。只要遵医嘱,定期监测副作用,用药还是安全的。
10.滥用民间单方、验方
有些民间单方、验方打着根治类风湿的旗号,其实所谓的根治案例要么是骗人,要么是误诊压根就不是类风湿,却受到很多患者的盲目推崇,等到最后导致病情加重或难以控制时,才追悔莫及。目前为止,根治类风湿的药物还不存在,而面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复杂性和难治性,单靠中药也很难控制病情的发展,根治更谈不上。另外,民间单方、验方有时使用大量藤类药或虫类药,甚至重金属,会导致女性月经失调、肾小球肾炎或其他慢性中毒等。
11.用抗生素治类风湿
有些类风湿关节炎伴有发热的患者,会自行使用抗生素,但是风湿关节炎本身会导致发热,并不一定合并感染,以前曾有用青霉素等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但实际上类风湿和细菌性肺炎、尿路感染不一样,不是感染本身持续存在所引起的细菌性炎症,因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目前主要应用免疫抑制剂,而不是使用抗生素。
12.生物制剂是治疗类风湿的“神药”
肿瘤坏死因子是导致类风湿的罪魁祸首,它能破坏人体免疫系统,造成炎症,侵蚀骨质。但肿瘤坏死因子需要与体内正常细胞的某个部位结合才能产生破坏作用。生物制剂可以在两者之间“插上一杠子”,阻止它们“亲密接触",就等于阻止疾病发生。但生物制剂也并非“神药”还需要配合使用一些传统的免疫抑制剂才能收到良好疗效。
13.滥用滋补药物
不少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认为使用滋补药物能提高人体抵抗力,减少发病,殊不知补应有道,不适当地使用滋补药物,反而容易酿生他病。
14.治疗过程中频繁换药
几乎所有治疗类风湿的药物均起效慢、疗程长,最快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也要足量服用3~4周才起效。而抗风湿药均为慢性作用药,需数周、数月才起效。如甲氨蝶呤药需用4~6个月,环磷酰胺疗程在3~6个月甚至1年以上,显然,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频繁换药是达不到治疗效果的。
15.类风湿关节炎稳定后自行停药
类风湿关节炎具有病情长、易反复、难治愈等特点,但经过长期坚持治疗病情可以得到完全控制,或者临床治愈。当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得到控制后,患者感觉不到疼痛,关节肿胀消失,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指标正常,这时候应维持一段时间再逐渐减药,逐渐减药到病情完全得到控制才能考虑停药,千万不能擅自突然停药,这样更容易引起病情反复。而停药5年以上病情不复发,类风湿性关节炎就可以说是治愈了。
生活饮食
许多风湿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都不是单靠吃药能治愈的,还需要患者在生活中通过饮食控制、适当运动等来进行辅助治疗。而诸如不忌口、怕痛长期卧床、盲目进补等行为,都会影响病情的康复,患者还很疑惑为什么自己治疗效果不好。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做过这些“反治疗”行为?
1.关节疼痛不敢进行功能锻炼,怕加重病情
适当的锻炼对类风湿患者十分重要,可保持体质和恢复关节功能。患者在关节肿胀的急性期需要休息,但过了急性期功能锻炼就应拿上日程。如果因为关节痛不敢进行锻炼,长此以往有可能出现废用性肌萎缩和肌力下降等现象,关节功能也会退化。类风湿患者可在床上进行腕、肘、髋、膝、踝关节的屈伸运动,也可定期进行康复理疗。
2.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应多进补,补充营养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程较长,患者长期服药且多数药物对胃肠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因此不宜过多食用滋补食物,如果进补太过,反而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进而加重病情。而且类风湿患者进补也存在误区,像花生、巧克力等含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的食物,高胆固醇和高脂肪的食物、甜食等可能加重病情的“滋补食品”都不宜食用。
3.食欲不好,就少吃一点点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因为长期患病、慢性消耗,容易出现体弱及蛋白质、维生素不足的现象。长期服药又容易出现脾胃功能低下,消化吸收障碍等问题。如果因为食欲不振就少吃饭,导致饮食营养及能量需求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反而不利于康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类风湿患者可选用鱼肉、鸡鸭、蔬菜、水果等富含优质蛋白质、高维生素、能量的食物,通过合理的烹饪,尽可能地提高患者的食欲,让患者在饮食中获取充足的营养及能量。
4.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不能喝酒,药酒也不行
有些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接触酒精之后可能会诱发疾病,或病情加重、复发,此类患者应该完全避免与酒接触。服用甲氨蝶呤的患者也应该完全戒酒。除此之外,类风湿患者可进行药酒治疗,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切勿自行用药错将外用药酒内服,导致中毒。
5.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越能保暖
类风湿患者除了防寒外还需防潮,有些类风湿患者因为穿得太多导致大量出汗,如果汗液不及时擦干,湿透的衣服不及时更换,遇风、受寒后病情更容易复发,所以穿得暖和就行,不用捂得太厚,尤其在季节交替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5.类风湿治疗关键是吃药,生活不用太多注意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误以为药物治疗就是疾病防治的全部,忽视了劳累、外伤、潮湿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际上,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对类风湿关节炎的防治尤为重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exmdc.com/zcmbwh/108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