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用仪器治疗 https://m-mip.39.net/czk/mipso_6386837.html
「本文来源:上观新闻」
10月25日晚上,来自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老集寨乡卫生院的中医医生丁曼,在外滩和自己的“上海老师”——长宁区天山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医生顾玲合影留念。这位坚守边疆的95后小姑娘激动不已:在过去一年中,她有幸结交了这样一位亦师亦友的朋友,不仅在业务上获得了很大提升,更让她看到了中医技术造福边疆、振兴乡村的方向和未来。这跨越千山万水的情缘,都要从天山与红河对口援建的“山河情谊”说起。
10+X任务清单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年,根据长宁区卫健委统一部署,天山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对接需求、精准扶贫”为理念,结合当地“老少边穷”的实际状况,以“当地医务人员和居民能接受、能感受”为初期目标,开始了和云南红河的对口援建工作。
从一开始,中心领导班子就向队员们提出了“健康扶贫对口援建任务清单10+X”的工作目标——每位驻点工作人员除了需要完成工作日志、工作总结、通讯报道、专业讲座、健康宣教、座谈调研、义诊活动等常规任务,更要走进一次村寨、结交一位当地朋友、体验一次农活。
年和年,中心先后两次派出家庭医生、公共卫生医生以及中医全科团队的“精兵强将”,前往支援绿春县大水沟乡卫生院和金平县老集寨乡卫生院,进行为期两个月的驻点帮扶工作,将长宁社区卫生改革经验和成果带到千里之外的七彩云南,也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认识了一生的朋友。
从无到有的中医门诊
老集寨乡位于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西部,国土面积.4平方公里,居民仅3万,乡内最高海拔米。老集寨乡卫生院地处高山之上,条件比较艰苦。当地以山地阴湿气候为主,关节疾病的发病率高。对于此类患者而言,简、便、廉、验的中医治疗最为合适,但卫生院苦于没有中医医生,相关业务量基本为零。
年,天山社区卫生中心特地派出由3名中医医生组成的“中医女团”前往云南进行重点帮扶,当时,刚结束规培的丁曼才入职不久。沪滇医生一边白手起家,共同建立中医草药和针灸门诊;一边针对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交流讨论、达成共识。丁曼和顾玲由此“师徒结对”,老集寨乡卫生院中医门诊终于面向乡民们开放了。
回到上海后,顾玲和丁曼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上海医生”离开后,当地中医科业务依然开展得有声有色,目前已经有了稳定的门诊量,尤其是针灸理疗和小儿推拿等适宜技术,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认可。
一位卖鱼的老伯做了膝关节置换术却恢复不佳,通过远程会诊,丁曼在当地为其进行了中医治疗和健康指导,老伯终于脱离了拐杖。卫生院负责后勤的工作人员也成了最佳宣传员——一段段说着哈尼语的门诊短视频在网上走红,乡亲们越来越信赖中医,今年夏季,中医门诊还与上海同步开展了冬病夏治的敷贴项目。据透露,年,老集寨乡卫生院中医业务比去年又翻了一番。
架起天“健康云天梯”
其实,无论是地理环境、政策支撑,还是建设理念、服务措施,上海和云南的社区卫生服务确实存在较大差异。为此,天山社区卫生中心率先在全市范围内以驻点方式开展对口援建,自年起,两任质控科长、“上海市十佳家庭医生”获奖人、中医医生、公共卫生管理人员……不同岗位的人才都纷纷参与其中。每名去过的队员都真切体会到,相较于乡卫生院的硬件条件,更需要帮扶的是服务能级和理念,是乡医、村医们的专业技能。
因此,中心在长宁区卫健委对口援建的框架下,探索基层卫生健康扶贫的长效机制。通过创新“‘e+医’健康云天梯”项目,通过互联网PC客户端、移动设备客户端等多种形式实现远程会诊、会议、带教、培训等应用场景。
如此一来,“卫生中心—卫生院”“家庭医生—乡医”健康扶贫的时间、空间、理念被全方位延伸至天,长宁经验在云南变得触手可及。年,中心医生通过该平台定期进行在线培训带教,尤其在云南出现零星新发疫情时,中心院感科人员详细按照上海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与要求,隔着屏幕,一遍又一遍指导当地医务人员穿脱防护服。老集寨乡的医护感慨道,“这些培训真是及时雨,我们出征驰援别的区县时,心里顿时踏实多了。”今年,“健康云天梯”项目荣获第4届上海市十大医改创新举措,成为社区卫生改革的又一里程碑式成果。
两地基层卫生人沪上相聚
金秋十月,为进一步加强和对口支援单位的结对共建,巩固前一轮脱贫成果,长宁区卫健委向云南红河发出邀请。近日,天山社区卫生中心对口援建单位的6名工作人员也来沪参观交流,其中就有老集寨乡卫生院院长余晓力和医生丁曼。
远道而来的云南朋友受到了大家的热情接待,在一周时间里,他们参观了中心各科室和各家庭医生工作室,前往携程医务室了解功能社区的发展,也前往周家桥和虹桥街道社区卫生中心感受了“一中心一品牌”建设。全国社区卫生综改试点区的“长宁经验”,让云南同仁们有了直观认识。
最后一天的座谈总结中,余晓力说,“来沪培训学习之后,深感长宁卫生系统各单位在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疫苗接种工作规范化、家庭医生工作标准化、中医康复工作人性化等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改进。”看着会议室墙面上“健康云天梯”的标示,之前隔着屏幕的交流如今终于亲临现场齐聚一堂,余晓力和丁曼有些兴奋,正是对口援建给了沪滇两地基层卫生人结下缘分的机会。正如天山社区卫生中心主任毕芳芳所说,“其实学习交流是相互的,我们去了云南才知道,坚守边疆有多么不易。实现全民健康、乡村振兴,需要全国基层卫生人的共同努力!”
走出去、迎进来,这一座“健康天梯”在心里,牵起从上海城区到云南边疆的情谊。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exmdc.com/zcmbhl/112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