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61215/5117727.html
都说久病成医,很多患者患病时间就学会自己给自己买药了。但其实对病症一知半解,吃药不对症,还不如不吃。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接诊过一个痛风患者,突发急性痛风后自己买药吃,关节确实不肿痛了,但气色一直不见好,反反复复发作,后来找到我说,郑医生,我以前痛风就是吃这个药,怎么现在越吃越糟糕了呢?
切脉后我确诊他为湿热痹阻,关节肿痛,却伴随发热、口渴、心烦、小便短黄现象,这种情况除了通络止痛外还需清热利湿,才能疗治根本。但他自作聪明,用错了药,本来一周就能恢复,硬生生让他折腾了两个月,身体没少遭罪。
很多人可能就有疑问了,痛风不就是红肿刺痛吗,还能怎么分辨呢?为了让大家分清病症,对症用药,今天我从中医角度,将痛风病症分为五类,方便你们了解。
中医讲究辨证用药,辨其虚实,一般初期为实证,久则正虚邪实或虚实夹杂,那么具体是哪五类呢?
第一类属于湿热痹阻型
湿邪入里化热,或素体阳升,内有蕴热,湿热交蒸而致。主要症状是关节发红肿胀,患处发热刺痛,一般起病较急,痛感明显,发热部位冷敷得以缓解。起病后往往伴随发热,口渴,心烦,小便短黄等现象。
患者一般舌红苔黄,配伍宜清热利湿、通络止痛。开方如下:苍术、黄柏、知母、生石膏、金银花、连翘、木瓜、地龙、薏苡仁、老鹳草、川牛膝、威灵仙,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剂,后视症状辨证开方。
第二类属于风寒湿痹型
正气不足,风寒湿邪乘虚侵入,阻滞经络,痹阻不通而致。主要症状是关节肿痛,屈伸不便,或者患处见皮下结节、痛风石。这类病症关节处喜温,伴随身体麻木不仁,小便清长,大便溏薄等现象。
观察患者舌质淡红,苔薄白,配伍宜祛风散寒,除湿通络。开方如下:桂枝乌头汤加减,药用桂枝、白芍、生姜、黄芪、制川乌、麻黄、防己、当归、川芎、羌活、苍术、防风,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剂,后视症状辨证开方。
第三类属于痰瘀阻滞型
久病体弱,痹阻经络,气血不通,痰瘀交结于关节而致。主要症状是关节肿痛,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局部有硬节,或见痛风石。伴随关节畸形,屈伸不利,患处皮肤暗红,体虚乏力,面色青黑。
观察患者舌质绛红有瘀点,苔白或黄,治疗的核心就是化痰散结,活血通络。开方如下:陈皮、半夏、茯苓、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秦艽、炮山甲、天南星、伸筋草,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剂,后视症状辨证开方。
第四类属于脾肾阳虚型
素体阳虚,外邪侵入,迁延不愈,损伤脾肾而致。主要症状是关节肿痛持续,肢体及面部浮肿。伴随气短乏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纳呆呕恶,腹胀便溏。
观察患者舌质淡胖,苔薄白,配伍宜健脾益肾,温阳散寒。开方如下:制附子、肉桂、白术、党参、茯苓、黄芪、杜仲、补骨脂、仙灵脾、肉苁蓉、骨碎补、金毛狗脊,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剂,后视症状辨证开方。
第五类属于肝肾阴虚型
久病伤津,阴液匮乏,不能滋养肝肾,邪居筋骨而致。主要症状是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时轻时重,或关节变形,可见结节,屈伸不利。这类患者往往会出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关节麻木,身体疲乏,面色潮红。
观察患者舌质干红,苔薄黄燥,配伍宜补肝益肾,祛风除湿。开方如下:独活、桑寄生、白芍、熟地、杜仲、牛膝、菟丝子、女贞子、伸筋草,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剂,后视症状辨证开方。
其实,痛风和糖尿病一样,也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属于“痹症”范畴。此病早期表现在肢体、关节经络红肿刺痛,后期则会伤及五脏六腑、关节畸形。急性发病时应对症处理,多休息,慢性期积极辨证治疗,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我是郑医生,从事风湿骨病40余年,大家如果也有风湿骨病方面的疾病也可以给我留言,我抽时间我为你详细解答。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exmdc.com/zcmbhl/112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