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报告:征收碳税对GDP损失不会超过0.8
导读
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发布的报告称,从短时间来看,征收不同税率的碳税和能源税会引发生产成本上升,进而带来GDP的下
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发布的报告称,从短时间来看,征收不同税率的碳税和能源税会引发生产成本上升,进而带来GDP的下落,但这两种税收政策对GDP的损失不会超过0.8,属于可承受的水平。
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6月11日在京发布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5)》称,从短时间来看,征收不同税率的碳税和能源税会引发生产成本上升,进而带来GDP的下落,但这两种税收政策对GDP的损失不会超过0.8,属于可承受的水平。
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日本名古屋大学共同创办。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宇等专家近期利用CGE模型,摹拟测算碳税和环境税的效果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在对环保部出台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新标准对中国宏观经济和排放的影响的摹拟结果显示,新标准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大,导致GDP增速下落1.25,火电行业产出下落3.99。但新标准能够下降高耗能行业产出,有利于节能减排。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邹乐乐和名古屋大学教授薛进军白癜风有什么症状利用CGE模型对能源税和碳税的功能进行了仿真,结果认为,但从长远来看,能源税和碳税都能下降部门的能源消耗和相应的CO2排放,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潜伏能量。
作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我国的碳排放峰值一直是国际社会关心的重大话题,2014年签署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到达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能不能实现这1计划和如何实现?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热门。上述报告副主编、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副所长戴彦德等专家通过对中国能源发展路线图进行各种情形分析认为,不管从国际能源发展的大环境,还是国内的经济、能源发展情势来看,中国均处在能源转型的最佳时期。
戴彦德等专家认为,中国将有可能在2020年左右到达煤炭峰值,2025~2030年期间实现碳排放峰值,2035年前后实现能源峰值。研究发现,调剂能源结构和能源强度在实现峰值目标方面是最为有效的政策手段,将峰值时间提早,会对GDP和就业有较大影响。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所所长王毅等专家利用情形分析方法对未来可能的若干类政策进行了摹拟认为,中国的主要峰值可以分阶段到达:在未来年内,主要能源、污染密集型产业到达峰值,实现产业结构将产生变化、结构节能贡献率增加;未来年内,主要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实现峰值;2030年前后,到怎样治好白癜风达碳排放峰值。
上述专家同时表示,“中国实现碳排放峰值取决于综合本钱,对我国来讲,独特的能源天赋和产业经济结构,提早到达峰值必须付出较大的代价,因此面临困难的选择。”
报告预测,2016年起中国将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这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述专家建议政府在制定减排政策应充分考虑到空间特性,应着力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优化产业布局,实现减排的本钱最小化和区域碳排放的平衡。
今年围绕碳减排的热点话题是“二氧化碳是否是污染物”。
名古屋大学教授薛进军表示,各国在制定减排政策和法规时都遇到一个困难:二氧化碳是否是污染物?如果不是,那末一些强迫减排的政策和法规就会失去合法性。
报告称,二氧化碳已被一些国家列为“大气污染物”。但在中国,除政策规定强制执行和各种合法与非法的费用、罚款之外,由于没有从法律上界定二氧化碳的属性,现在还没法像征收环境污染税那样征收碳税,而是以资源使用税等方式间接征收以控制碳排放。上述专家们建议,要制定和实行碳税或环境税,必须首先提供法律依据,界定二氧化碳是污染物。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exmdc.com/zcmbhl/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