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银屑病性关节炎是一种与银屑病相关的炎症性关节病,病程迁延反复,晚期可致关节强直甚至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以及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关节症状,缓解其心身的双重压力是银屑病性关节炎面临的挑战。银屑病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有多种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参与,异常T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是发病的主要原因。此外,肿瘤坏死因子仅和白细胞介素12、23、17等为主要的炎症介质靶点。针对发病机制中不同炎症因子的靶向治疗药物,为银屑病性关节炎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目前,一些新型的生物靶向药物正在研究中,有希望成为银屑病性关节炎患者未来治疗的新选择。
文章节选
目前常用银屑病性关节炎诊断标准(CASPAR),该标准对PsA的早期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4%和98.7%。通常治疗PsA的药物多借鉴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经验,非甾体类消炎药可缓解PsA患者的关节疼痛、红肿等症状,但对缓解银屑病皮损、阻止关节破坏进展无效;传统缓解病情抗风湿药物,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对PsA有一定疗效,但对阻止PsA骨质侵蚀作用微弱,对中轴关节病变无效,这些药物的毒副作用较大。目前认为,多种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参与PsA的发病过程,并针对其重要的免疫发病环节及炎症介质,已研发出了多种靶向性生物制剂,在临床治疗中能改善关节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1免疫学机制
近年来,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了白细胞介素(IL)12B基因、IL一23R基因、TNFAlp3基因、TNIpl基因、IL一13基因、LCE基因等多个易感基因位点,揭示了辅助性T细胞(Th)细胞通路、核因子KB通路、Th2细胞通路、表皮分化通路等在银屑病和Ps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2PsA生物治疗
2.1TNF抑制剂:
2.1.1依那西普(etanercept):是第一个被批准治疗银屑病和PsA的TNF一仅抑制剂,可通过下调Thl7细胞标记物(CDl61、ROR、/t和CCR6)的表达,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降低患者外周血中IL一23、IL一17、IL一22等重要炎症介质的水平,降低患者的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评分,改善患者的银屑病皮损。
2.1.2戈利木单抗(golimumab):是TNF一α的全人源化IgG单克隆抗体,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PsA,推荐剂量:50mg皮下注射,每月1次。
2.1.3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是由鼠源性IgG的Fab段和人源性IgG的Fc段组合的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其通过结合可溶性及跨膜形式的TNF一仅并阻断TNF—ol和其自身受体结合,中和TNF一仅的下游生物学效应。
2.2ILl2/IL23p40亚基拮抗剂:
乌司奴单抗(ustek—inumab):是一种人源性单克隆IgG抗体,其对IL一12和IL一23共有的p40亚基有很强的亲和力,可以阻断其与IL一12R受体在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抗原提呈细胞表面的结合,从而阻断受体的信号传导,可阻断幼稚T淋巴细胞向Thl及Thl7分化,最早被批准用于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和PsA。
2.3IL一17抑制剂
2.4小分子抑制剂
PsA是一种严重类型的银屑病,作为一种免疫异常性疾病,多种免疫相关细胞和免疫分子参与其发病过程,异常的T细胞活化、增殖、分化是发病的主要环节,TNF一0【、IL一12、IL一17及IL一23等为主要的炎症介质靶点。生物制剂特异性地针对疾病的某些环节,在临床应用中显示了良好的疗效,为PsA患者及I临床医生带来了希望。目前许多生物制剂正在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临床中,包括细胞因子抑制剂和有关B细胞、T细胞功能的调节剂,关于其在PsA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研究数据是有限的。生物制剂的应用,要考虑患者的依从性、经济承受能力,尽可能使每个PsA患者治疗个体化,提高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取得最佳疗效。
来源:赵伟,龚瑜,史玉玲.银屑病性关节炎免疫机制及生物制剂治疗的进展[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41(5):-.DOI:10./cma.j.issn.-..05.
赞赏
长按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效果好白淀疯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exmdc.com/zcmbyy/103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