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时高上海中医院中医示范科主任。上海市名中医陈湘君教授学术继承人。擅长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免疫、疼痛类疾病,如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干燥综合征、血管炎、腰背痛等。对各类慢性调理性疾病、内科疑难杂症的中医调理与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节选自
《问健康画报》记者
唐晔
采访笔记
父亲是清朝大医家吴鞠通这一脉的传人,用药轻,不出十味,不过十克,四两拨千斤。其实是用药激发元气,推动病躯自行修复能力。医院中医示范科主任,周时高教授,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红斑狼疮等。出身中医,子承父业,六岁背汤头歌诀。中医毕业后苦学西医,在急诊室,重症ICU历练多年,每一种病,都可以用中医理论和西医理论分别诠释,然后找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每晚下班,即使再晚,他都不会直接上楼,他要在小区的石子路上走几圈,一天的所有情绪,尤其是郁闷与焦虑,就被他踩在鞋底,碾落成泥。多年习惯了,不把负面带回家,家人有家人的生活。总有一个声音会在他疲惫不堪的时候响起,那是三十年前父亲唯一一次的呵斥,这点委屈受不了,以后还能做什么!男子汉,洒脱点!
好文喜理
对周时高来说,上学的时候充满对理想的追求。他喜欢理科,爱好数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我的父亲是老派中医的作风,性格平和,不太干预我的选择,尤其是在我的学生时代,没有强迫我去学习中医。擅长理工科的周时高,很意外地考进了扬州大学医学院中医专业,医学院是第二志愿,中医是第二专业,但这是注定之缘。6岁时经历了文革,家里的书都被收走了,父亲默写了一份《百家姓》,让我学习识字。又让我背诵《汤头歌诀》,这些都是我最初对于文字的启蒙。中医讲究的文笔功夫在周时高的父亲看来同等重要,而周时高的童年记忆就与这些有关。年,是恢复高考第一年,每个大学生都心怀憧憬。扬州大学是一所著名的师范院校,人文气息非常浓郁。有过两次对踏上文学之路的迷茫,真的心里很喜欢,但最后不得不放弃。自己实际是文科的底子。在伤痕文学席卷中国大地的年代里,周时高感到自己有些许动摇。深夜的小河旁,我流着泪,决定放下内心对文学的喜爱,专心于中医。周时高说起那晚的情景,眉宇之间满是怀念。也许是体会到医生职业救死扶伤的责任感,或者是对于父亲有一种天生的敬仰,周时高最终断了文学梦。如今,周时高从医三十年,我一直靠着意志力在控制自己。其实,后来我才领悟,我所践行的正是在父亲的影响下,继承而来的传统中医道路。中医在传统文化中,就是古代的哲学、文学结合而产生的思辨的结果。所谓,殊途同归。
中医示范
在从医多年之后,周时高成为医院中医示范科主任。科室的前身是综合内科病房,比较笼统的大内科。这是中医的强项,所有的病症对于中医的系统治疗是有利的。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潮流的变化,国家项目的分科是按照西医的制度详细划分。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整个中医系统都在进行改革。刚开始建立科室的时候我还不是主任,在老主任退休的时候,我担当了主任,压力非常大,有一定量的具有高标准的科研和教学的任务。面对中医新气象的环境,周时高依旧秉承了中医的平和的习气,一步步带领自己的科室发展。年成立,在年就成为了全科基地。年科室成立并完成了了中医养生课题组。年开始组织了单纯性肥胖的中医治疗工作,并且计划了今后的慢性病诊疗课题。目前中医示范科一共有13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5人。中医示范科的住院人数最多时达到了50床。周时高心里清楚,这样的科室并不是一个二级分科的专科,在工作中更需要中医的全面和条理的思想去管理。在我接手以后,医疗和医政两方面同时管理。医疗方面我们的医生有临床经验支撑,但是在医政方面,是以医疗质量为核心的审核过程,包括对各种政策的解读、理解与具体执行、完成程度......小到对每一份病史的审核也绝不马虎。起初,大部分都是老病人。在周时高提倡之下,中医示范科开展了病人的随访工作,尤其是慢性病方面,这样的机制发挥出了效果。团结科室同仁这样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才使得中医示范科的名号坐稳。而周时高所表现出的从容不迫,让很多同事和患者都感到敬佩。
中正平和
我没什么脾气,大概是我善于理解别人,我能猜到,他为什么是这样讲,这样想。讲起脾气,周时高说自己从没有发过火。管理这么大的科室一直依靠的是自己的为人还有细心。他说,总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理解,以德服人说不上,将心比心互相尊重还是可以保持的。这大概就是周时高这些年做科室主任所采用的方式。在同事医生的眼中,周时高也有急的时候,是一种认真的急切,但是他从来不因为急而失去自己的行事稳重的风格。在同事的印象中,周时高遇到人总是最先打招呼,这大概也算是一种本事。医生这个职业,经常会有一些不开心。上班时,周时高通常是喜气洋洋的,他说,这样能带给病人乐观平和的心态。中医的治疗要求病人气顺,追求气化的治疗过程,激发病人身体里的气,实现自我愈合的目的。但是气的调节离不开情绪,我不能带给病人负面情绪,所以上班时的心境决定了中医的水平。下班的时候,周时高一般不先回家,他会找一个静的地方走一走,通常是家里附近的小树林,把思绪整理一下,尤其是白天的不开心,这样的习惯周时高保持了20多年,不把情绪带回家,对家人也是一个平和的状态。上班不带去情绪,下班不带回脾气,对一个中年男人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做一个中年男人是疲累的,需顾及的方面很多。我的爱人是一名外科医生,外科医生有外科医生的脾气。在家庭生活中,我尽量做到包容。周时高觉得,自己的生活是一个中的精神,没有大风大浪,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他不太强烈地表达情感,可是内心情感总是丰沛的。
四两拨千斤
周时高有一件灵魂深处最触动的事情,他不时在回忆:刚毕业,我去了一个不太如意的工作环境,年轻人总是容易被挫折击败。父亲见我萎靡不振,把我骂了一通:年轻人有什么资格不开心,拿点志气出来。父亲第一次动怒,一句话点醒周时高。他说,父亲当时用一种激烈的话语激励我,在以后遇到困难时,这句话就一直在耳边回响。周时高的父亲是当地有一定影响的中医,是当地医务工作者协会的第一任会长,是清代吴鞠通流派的传人,在用药上讲究四两拨千斤,一帖药方通常不超过十味药,并且,每一味药量不过是六克九克的剂量。这样的行医风格,既是一种大师风范,也是体恤病人疾苦的用心。我受此影响很深。在上海学成之后,周时高爱用黄芪,有一次在父亲面前给病人开方用了三十克黄芪入药。当场受到了父亲的批评:你这是给人吃还是给牛吃?在病人面前,周时高脸胀的通红,但是事后反省,懂得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反而医术得到了精进。说起心目最好的中医,周时高推崇父亲的观点。中医本来就是医术,养生不过是其中预防疾病的方式。周时高想继承父亲的衣钵,努力把中医的养生和治病结合起来,能这么做到巅峰了,便是我心目中最好的中医。
口述实录
《问健康画报》:中医示范科是怎样的科室?周时高:在中医跟随现代医学开始细化二级分科的情况下,取消了原本的大内科的体系。但是我们发现,很多病人的身体状况并不能以单纯以某个二级分科对应的治疗,需要综合、系统、全面的诊疗。医院是上海医院,承担了中医药大学的教学和科研的任务。对医学院来说,教学也是不分二级科室的。中医内科有很重的教学任务,并且内科对于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很重要。上海市中医药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要求上海医院都要有传统医学治疗中心,院部将其设在我们科室,对我们的临床、教学、科研及中医特色治疗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医示范科本身就是高标准、严要求的体现。《问健康画报》:从医这么多年,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周时高:我说不上是学贯中西,也谈不上是大内高手。只是中医这样一门手艺,让我成为了令人尊敬的医生。作为一个医生,我是称职的,也是问心无愧的。我在为中医服务,中医也养活了我。《问健康画报》:目前的工作集中在哪些方面?周时高:中医内科及全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为主。目前承担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养生学的系统研究。我们选择膏方养生为突破口,坚持膏方养生和膏方普及,做足做强医院的特色膏方,同时进行中医养生思想等的研究。《问健康画报》:什么样的医生算是好医生?周时高:首先是理解病人,其次有真本事,能够为病人带去健康,这样的医者,应该就是好医生。
中科白癜风医院北京国际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exmdc.com/zcmbjc/101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