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类风湿关节炎开始往往是关节局部比较轻微的酸痛和僵硬,病情交替地缓解与复发,逐渐加重,常伴有倦怠乏力、食欲减退、发热、贫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1)关节炎的临床表现:
①晨僵现象:几乎所有类风湿病人都有这种表现,是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晨僵表明类风湿病变在活动,晨僵持续时间的长短与病变严重程度是一致的。
②关节肿胀和疼痛:这也是几乎所有类风湿病人的必备症状。绝大多数病人是以关节肿胀开始发病的。肿胀是由关节腔内渗出液增多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改变而致,表现为关节周围均匀性肿大,手指近端指间关节的梭形肿胀是类风湿病人的典型症状之一。关节疼痛的轻重通常与其肿胀的程度相平行,关节肿胀愈明显,疼痛愈重。由于疼痛,当别人去触摸他的关节时,病人就用手挡起来保护或回缩。另外有些病人还可有自发痛与活动痛。自发痛即关节不活动时或在安静自然状态下也痛,有时甚至从睡眠中疼醒,这表明病变发展较快,且较严重;活动痛即当活动关节时才觉疼痛,这表明关节炎症比较轻或趋于缓解。
类风湿关节痛的特点是活动后减轻,休息后再活动时又加重。如久坐后站立和行走则困难,病人常坐下起不来,起来坐不下;手指与肘关节屈曲过久以后,刚伸直时疼痛加重。但这些现象经活动后即减轻,关节晨僵和肿痛严重时,病人部分或全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关节痛多在早晨、夜里和阴天下雨、寒冷、受冻尤其是感冒时加重。
③受累关节:类风湿病可累及人体全身个滑液关节的任何一个,包括构成关节的滑膜、软骨、骨及肌腱、韧带、滑囊、肌膜都可受到侵犯。常见受累发病的关节是指(趾)间、掌指、跖趾、踝、腕、肘、膝、髋、颞颌、胸肋、颈和肩等关节。有人统计,约有30%的病人首起发病的关节是指间关节,26%的是膝关节,10%的是腕关节。类风湿起病时多为1~3个关节,以后受累关节绝大多数病人在4~10个以上。
④关节炎转移:即关节炎从一个关节发展到另一个关节,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游走性:早期关节疼痛(无肿胀)的游走性比较明显,游走间隔期比较短,多半在1~3天,很少超过1周。一旦关节出现肿胀后,则肿胀在这个关节上持续的时间较长,首先发病后的第一个关节肿胀多半持续3个月至一年以上,这一点是区别其他关节炎的重要特征。一个关节发病后,多半经1~3个月才能转移到另一个关节,即关节肿胀的游走间隔期在1个月以上,这是区别于其他关节炎的另一重要特征。此后,关节肿痛像“接力赛”一样,这个肿痛还未消失,另一个或几个关节又开始发生肿痛。二是对称性:关节炎的游走(转移)经常是对称性的,除早期游走性疼痛之外,关节痛很少是非对称的,单关节炎少见。三是相互制约现象:一个关节肿痛转移到另一个关节之后,该关节的肿痛较快(1~3天)减轻,数周至数月后可全消退,而新发病的关节肿痛渐趋严重。
⑤关节摩擦音:关节炎症期,活动关节时检查者的手常可感到细小的捻发音或有握雪感,以肘、膝关节为典型,表明关节存在炎症。有的关节炎症消退后,活动关节可以听到或触到嘎嗒声响,这在指和膝关节、髋关节最明显,可能是类风湿伴有骨质增生所致。
⑥关节功能与活动受限:早期关节肿胀,多数病人因疼痛不敢活动,关节功能受到限制,一般来说关节活动受限的程度与炎症程度相一致。晚期关节活动受限,主要由于关节强直和各种畸形所致。关节强直和畸形的程度与是否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是否注意功能锻炼以及病情进展的快慢等因素有关。关节功能严重障碍时,病人部分或全部丧失生活自理的能力或卧床不起。常见的畸形有“类风湿手”、“类风湿膝”、“类风湿足”等。
(2)关节周围病变
①类风湿结节:多见于类风湿高度活动、血沉持续增快和类风湿因子滴度较高时,是确定类风湿与判断病变活动度的标准之一。
②关节附近肌肉萎缩及肌无力:出现的速度较快,有的于10~12天即可发生,数周后多半是明显的,并以伸肌萎缩为著。肌萎缩常伴有疼痛、僵硬、无力、知觉过敏或减退、肌肉紧张或压痛。肌无力常表现为握力减退,两下肢行走不能持久、发软或膝有突然跪倒现象。因此,临床上将双手握力指数和步行时间作为治疗效果的指标。在肌萎缩的基础上,会发生肌硬化和挛缩。由于肌萎缩、挛缩和关节脱位,致使指、趾或四肢关节向外侧偏位。
③骨受累:类风湿病人可发生股骨头和其他部位的骨无菌(缺血)性坏死,严重时可导致残疾。类风湿严重的骨质疏松,常引起骨痛、关节活动受限、自发性骨折。
医院
-
预约-
咨询-400--
医院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庡摢瀹跺尰闄㈢枟鏁堟渶濂?鑻忓瓬闃跨敨鐗囦环鏍?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exmdc.com/zcmbjc/103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