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里总难免关节痛。我们中国人的习惯说法:关节痛=关节炎。
然而在今天的医学语言体系里,关节痛并不跟关节炎划等号。关节炎是指:关节相关组织有炎性细胞浸润、炎症因子富集现象。这种炎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跟炎症因子使关节疼痛、相关组织肿胀、局部温度增高、皮肤发红等等。然而,并不是只有关节炎才疼痛。实际上非炎症的关节病变也痛。比如骨肿瘤(原发或者继发性的)就表现为沉重性的疼痛,而且这种疼痛无论活动还是休息都存在。但做局部解剖却未必看到明显的炎性反应。那么「炎性关节病」与其他病因的关节痛的区别在哪里呢?
也就是说,关节痛≠关节炎。在知道这个道理后,我们可以通过病人的症状特征来指向具体的疾病。像: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关节炎、痛风等等就是关节炎;而像骨关节炎、骨肿瘤、脊髓空洞症等就不属于「炎性关节病」。
经常让人误解的是骨关节炎。虽然名字叫关节炎,但其实它并不是「炎性关节病」。它更多属于一种关节的变性疾病。类似的是一些软组织的风湿症,比如肌腱炎----现在已经改名为肌腱病变。过去这种损伤、过劳带来的肌腱病变因疼痛而习惯称作「肌腱炎」。但病理解剖告诉我们,其实病变部位并没有很多炎症反应,更多的是肌腱的变性,所以现在严格术语上叫「肌腱病」。虽然很多时候我们因习惯还喊「肌腱炎」。
现在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骨关节炎、软组织风湿症这类非炎性病变是最常见的关节痛病因。
而导致骨关节炎的最主要因素是:年龄增加、体重过重。而从原因也可发现,骨关节炎其实比较难治疗,因为我们不能让人变年轻。好在,虽然这个病常见,但它的危害主要是生活质量下降,对寿命的影响还是比较小。真正导致寿命显著缩短、生活质量严重下滑的还是炎性关节病。最经典的「炎性关节病」就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痛风(gout)、强直性脊柱关节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可能困扰过古代人类的常见疾病。因为根据考古发现,我们在约10万年前的人类骨化石上看到了类风湿关节炎对骨骼的侵蚀迹象。它不但古老,而且世界广泛分布。不过,不同族群和地域的RA发病率差异较大。RA患病率在白种人中约为1%,在其他人种中介于0.1%(非洲农村人口)至5%(皮马印第安人、黑脚族印第安人和齐佩瓦族印第安人)。中国人的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约为0.36%。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2-3倍。RA在各个年龄均可发病。发病高峰为50-75岁,鉴于女性发病率始终较高,所以美国65岁以上白人女性的RA患病率高达5%。RA在美国如此高的发病率,是很显然的常见病。相对而言,RA在中国的发病率要低很多。但它仍是困扰中国人的常见病。
(多个小关节肿胀、关节处皮肤温度增高为RA特征)
女性的高发是跨族群、地域的。部分原因可能是雌激素对免疫系统的刺激作用。同时多种生殖因素都可能促成RA病因,如下观察结果所示:
●未生产孩子可增加女性罹患RA的风险。
●RA常在晚期妊娠(最后三个月)时缓解,但产后常见疾病发作。
●母乳喂养1年或以上可能会降低RA风险。
母-胎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antigen,HLA)关联可能也会相互作用而影响RA的表现。一项研究发现,女性RA患者妊娠时如果母-胎HLA-Ⅱ类抗原不一致,则更可能出现病情缓解。因为这种「抗原不一致」可能产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histo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exmdc.com/zcmbjc/103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