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下的“牛鼻子”,髌下脂肪垫肥厚
治未病中心
髌骨下方,髌韧带两侧有两个凹陷,像牛的鼻子一样,中医学称其为“犊鼻穴”。当发生脂肪垫肥厚时,此凹陷就会消失,同时出现膝关节的一系列症状。
髌骨下脂肪垫呈蝶形,由中间部和两翼部组成,位于髌骨下方,髌韧带后面与关节囊之间,充填于膝关节前部的间隙。髌下脂肪垫有一定的弹性,具有加强关节稳定性和减少摩擦的作用。剧烈的跑跳、跌倒时膝盖着地或膝关节扭伤,均可造成髌下脂肪垫的损伤,出现出血、渗出,最终形成韧带与脂肪垫的纤维粘连,影响膝关节的活动。长期的膝关节活动也可由于过度摩擦而引起脂肪垫的充血、肥厚等无菌性炎症改变。这些病变被称为髌下脂肪垫肥厚。
髌下脂肪垫肥厚多发于30岁以后,经常爬山、下蹲、行走者和某些运动员好发此病。主要表现为膝部疼痛、乏力、打软腿、膝部发僵不能久行等。伸膝时疼痛及不同程度的伸膝困难为本病的重要特点。疼痛可放射到小腿和踝部。活动过多或劳累后症状加重,休息后好转。医生查体时可发现双侧膝眼饱满,有压痛,伸膝时由于脂肪垫卡于关节面尤为明显。病人走路时不敢将膝关节完全伸直,逐渐伸膝过程中,如果用力将脂肪垫压向关节间隙,可有明显的疼痛感和卡住的感觉。走路时也会出现此现象,可有跛行。在膝关节伸直时,让病人放松股四头肌,髌腱上端有明显压痛,让病人收缩股四头肌,髌腱紧张,但触压脂肪垫区压痛并不明显。应注意的是髌骨下极两侧有压痛而关节间隙无压痛,伸膝时疼痛,膝半蹲位时无痛。
髌下脂肪垫肥厚为慢性损伤性疾病。以保守治疗为主,适当休息,减少行走和其他膝部活动。加强股四头肌的功能锻炼,鞋跟垫高以减少患肢膝关节的过伸活动。局部可以理疗、热敷、针灸、局部封闭等。
自我按摩:用手掌在膝盖上下部位缓缓揉动3分钟,然后用食指和拇指分别放于髌骨两侧,轻轻揉捻、搓动,用力在内外膝眼处按压和点叩。用手掌叩压于髌骨上按揉3分钟。每日2次。如能坚持,可获良效。
医院治未病中心制定了合理的防控方案,愿和您一起科学健身、祛病强身共同奋斗,助力中国梦,助力健康梦。
治未病中心特色调理:中药醋导、泥疗、艾灸、上海坐位调膝疗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exmdc.com/zcmbjc/110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