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陈新。最近天气冷了,我这因为关节疼痛,腰疼腿疼的问题过来问诊的病人士越来越多。这种疼痛像是钝刀割肉,不致命,但是一直都在隐隐作痛,行走和坐卧都会受到影响,但是去拍CT拍核磁看不出来特别明显的问题。
而且相比较前些年啊,现在来问诊的中青年人也越来越多,这种非器质性问题在中医称为风寒湿痹,在西医上就经常被归类于肌肉劳损或者骨性关节炎。
很多人听肌肉劳损还是比较明白是什么情况的,但是对于骨性关节炎不太了解。
骨性关节炎是多发于中老年人的手部小关节和负重大关节为主的慢性、进行性关节疾病,并且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好发于腰椎、膝关节,是关节疼痛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其主要病理特征为关节软骨退变、破坏,继而出现滑膜和软骨下骨质病变。
目前现代医学对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对本病的治疗尚无有效方法,有一部分使用了手术,像是腰部的骨水泥啊,膝关节置换术啊,但是有很多的患者在做完手术后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更差,这时候就要想起来我们传统中医药了。
那么骨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是什么呢?
中医认为本病病因主要是肝肾不足、慢性劳损和局部损伤等。其病机一般为本虚标实,而以肝肾不足为本,寒湿、痰瘀痹阻经络为标。
肝肾不足肝主筋,肾主骨。《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充分说明此病的发生与肝肾精气渐衰,筋骨懈惰,加之过度劳累,伤筋损骨。因此,肝肾亏虚是本病的主要内因。肝肾充盈则筋劲强,关节滑利。在中年以年,肝肾逐渐亏虚,气血不足,筋骨失其所养,筋软骨萎,或兼遭风寒湿邪内侵,易发本病。若膝部外伤、劳损,气血运行不畅,经脉受阻,致使筋骨失养而发病。
气滞血瘀本有劳损,加之运动过度或用力姿势不当,导致膝部软组织损伤加重,局部气血瘀滞,或久病人络,气血瘀滞不行而发病。
外感风寒湿邪《济生方·诸痹门》中说:“皆固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肝肾不足,气血亏虚,风寒湿邪乘虚侵袭,留于腰膝部,阻滞气血而发为痹痛。
其实肝性骨病和肾性骨病在现代医学中已早有提及。而今年3月份,西方权威医学杂志研究发现肝脏的损伤与骨骼疾病之间的联系,具体的作用机制不提,但是证明了我国传统医学的过人之处,早在那么多年前,就发现了肝肾与骨病之间的密切关系。
骨性关节炎的中医预防策略及方法
中医学历来重视疾病的预防,“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是长久以来中医学临床的重要指导思想。中医预防骨性关节炎,对抗疼痛与不便利,就是要针对可能导致本病发生的的机制,阻断疾病发生通路,从而预防疾病发生。目前这种痛症主要病因包括肝肾不足、气滞血瘀及感受外感风寒湿邪导致。我们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骨性关节炎的辩证虽不出痹症范畴,随着年龄增长的原因,病久且多发于身体负重或活动较多的关节,故肝肾两亏,气血双虚,筋骨不坚乃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正如《张氏医通》云:“关节为筋之府,关节痛无有不因肝肾虚者,虚则风寒湿气袭之。”故我们强调补肝肾,益气血在预防和治疗本病中的作用。
目前对于中老年人我们要注重对全身关节的保护,尤其是腰椎啊,膝关节,要加强关节保暖,避免体重过度增加,同时加强关节的非负重运动。早期预防通过干预已确定骨关节炎的危险因素来减少疾病的发生。如对于尚没有发生骨关节炎的人来说,减轻体重能明显降低骨关节炎的发病率。
同样减少关节的损伤可以降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这一点在男性尤为明显。这是因为男子更容易受伤,而且关节外伤会给男子带来更大的风险。平时对受累关节注意保暖,可以用热水袋、热毛巾等热敷,晚上睡前用热水泡脚等,都能起到比较好的保健效果。
对于已经患有关节疾病的人来说,我们的主要办法就是调理肝肾。我们家的老方子“突可舒”就是通过补肝肾,调气血的办法去从根源对抗这个骨关节的疾病问题。这个方子里的人参能够有效的护肝保肝,现代医学证实啊,人参中的趁人能有效促进肝脏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增强肝酶活性,提高人体免疫力,肉桂等成分能有效温肾补阳,对寒凝疼痛有非常好的效果。
西医常见的止痛药,或者外用的一些止痛剂,都只能短暂性的缓解疼痛,用了觉得挺好不疼了,药劲儿过了就不行了。很多长期大量使用止痛药的患者,不仅患上了严重的消化道问题,还产生了极大的耐药性。有一部分甚至因为疼痛去打了封闭针,这对身体和关节的损伤都是不可逆的。
所以为什么现在中医在世界上越来越受到认可呢,因为它不是一个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学科,而是把人看做一个整体,用平衡的理念让人体达到一个健康态。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咱们下次再见,天气凉了,各位家人要注意添衣,防寒保暖,我养你,你身边的养生专家,下期节目再见。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exmdc.com/zcmbyy/112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