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神兼备用先进文化构筑和谐福田
深圳福田区文化建设跨入良性发展轨道
深圳是全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早在特区建设之初,深圳市的一名老领导就高屋建瓴地提出:经济是一个城市的形,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神,特区要协调发展,不能只抓经济而忽视文化建设,25年过去了,在南中国这片热土上,几百万特区建设者用辛苦的汗水,将一个昔日的边境小渔村,逐渐建设成为一个初具现代化范围、经济繁华、极具品位的国际化城市,创造了我国改革开放史上的奇迹。深圳市中心区福田,正是这个奇迹的缩影。从建区至今短短的15年时间里,福田人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经济发展中打好“文化牌”,增进文化与经济“联姻”,引发文化对经济的助推力。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夯实基础文化设施,完善文化活动络,创作文化精品,建学习型城区,精心构筑起了一个形神兼备,独具福田特点、福田风格、福田气派的人文精神家园。福田文化之神:贴近百姓 融入生活早在1998年,福田区委、区政府在调查中发现,辖区的一些街道常常把发展经济放在工作首位,社区建设基础薄弱,大众业余文化生活单调枯燥,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亟待提高。区委、区政府决定改变这类局面,要求街道办事处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上来。南园街道党委一班人在详细调查论证后,结合本辖区的实际情况,立足社情民意,决定先从发展社区文化着手,盖文化楼,筑文化墙,组文化队伍,展开积极向白癜风的症状和治疗上的文化活动。南园街道办事处确立了街道社区文化要“立足社区、面向大众”的文化工作思路,以文化大楼为依托,前后组建了福田区首个街道书画社、艺术团、科协、少儿文学社等多个社团,为辖区大众搭起了丰富多样而又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活动平台。短短几年,一个以南园文化楼为中心,各居委会小区为活动点的文化活动阵地已构成。一个以街道办、居委会、辖区单位、屋村管理处和城区居民共建的社区文化建设模式,成为福田区探索社区文化建设经验的典范。南园街道的经验做法为福田的社区文化建设吹来一股清新之风。街道党委把这类以文化为先导创建文明社区的工作模式总结为“让文化走进社区,贴近百姓,融入生活”。南园街道组织坚持社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与创新意识,很快得到了福田辖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同。文化不但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还可以提升环境。同时,文化也是文明的核心内涵,是社会转型时期解决社会矛盾,保护社会稳定,增进经济发展的必定要求。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塑造城市新形象的战略选择。针对辖区大众积极自愿参与文化活动的现状,福田区及时正确引导,依照让文化“走进社会,贴近百姓,融入生活”的理念,进一步完善以区文化馆为龙头、街道文化站为纽带、社区活动点为基础的大众文化活动络。辖区8个街道办均成立了艺术团和书画社,16名艺术团团长和书画社社长由区委宣传部和区文化局公然在全国招考后选派,他们在提高辖区文化建设质量,丰富辖区大众文化活动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区里还积极扶持民间艺术社团,有计划地对文艺爱好者展开公益性培训,给他们展现才艺提供机会和平台。目前全区有各种文艺团队155多支终年展开活动。社区文化“四季歌”把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到了大众脍炙人口的文化活动当中。众多的文化活动吸引了社区内大批的离退休干部、学者、老同志和青少年来参与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充实的生活弥补了社区许多老人晚年的孤单和失落,使他们的晚年生活又注入了新的情趣;园岭街道党工委前后组建了“花之俏”“风采”“老来乐”“粤剧社”、合唱团5支文艺队伍,常常深入到社区居民中进行计划生育、防赌禁毒、学法普法等宣扬和慰劳演出,人称“5朵金花”;华富街道党区委每一年10月都要举行“笔架山之秋”系列活动,社区文化活动常抓不懈,今年获国家级奖项的文艺精品就有3个;沙头街道办积极扶持辖区内的泰然片区,建设2300平方米的多功能体育活动中心,每一年最少展开15次以上的大型体育活动。先进文化的种子,在福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绚丽多姿的文化活动真正“走进社区,贴近百姓,融入生活”。福田文化之形:1千米文化圈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的文化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这个城市,这个城区的进步程度,深圳市现有6个行政区,6个区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事业的发展上各有所长,福田在深圳6区中处于一个较特殊的位置,论经济总量,福田是6个区中最高的,但在深圳市的6个区中福田建区晚,文化底子薄,文化设施相对较少,与急剧膨胀的人口和人民群众日趋增长的需求不适应。福田区结合本身“中心区经济文化圈”的功能定位,决定软硬件齐头并进,多点突破。夯实基础文化设施。巨资打造布局公道,功能完善的文化设施体系。2003年是福田区“文化先进区创建年、文化设施建设年、文化体制改革年”。仅当年福田区就投入资金近6亿元,建设和完善辖区的公共文化设施。全年共有20多个文化项目完成了计划设计、审计招标,并进入紧张的施工当中。当每一个项目进行计划论证、选点布局时,区领导态度都很鲜明:不比范围大小,而要寻求特点,力求鳞次栉比、便民利民。文化设施是福田辖区文化的重要依托,是福田区居民展开文化活动的场所,福田区从本区实际动身,通过投资建设、挖潜盘活两种方式利用辖区的文化资源。目前,福田区有布局公道、功能完善的三级文化设施络:市政府在辖区内建设的大型文化设施;福田区自建的较大型文化设施:各街道的社区服务中心和文化中心及散落在社区内的小型文化设施,并已构成了“市――区――街道――社区”4级文化设施体系。至2004年年底,全区仅基层单位就有图书馆58个、文化广场(公园)11个、活动中心63个、社区服务中心68个。福田区用3年时间投入资金达13亿元建设的“1千米文化圈”已构成,并科学有效地运转。届时,辖区市民出门1千米范围内,就能找到公益性文化场所,辖区大众的文化生活将上一个新的台阶。福田区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以民为本”的服务理念,全面推动文化事业发展,使辖区文化出现蓬勃向上,欣欣向荣的新局面。福田区文化建设全新的理念和成功经验,引发了全国各地的关注。上海、湖北、河北、海南、浙江等地纷纭组团到福田参观学习,考察团对福田区的社区文化事业建设成果赞不绝口;2003年9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文化部社图司等单位学者组成的专家组也南下深圳,专程到福田调研。2004年11月28日,全国第三届“4进社区”文艺展演、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命名表彰暨经验交流会在福田举行,预会代表对福田文化建设成就赞不绝口,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翟卫华、治疗白癜风得花多少钱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对福田文化建设模式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福田文化、文化福田已成为深圳特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exmdc.com/zcmbyy/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