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者:周成国
.10.15
疗法由来
温针灸即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每次燃烧枣核大艾团1-3团。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如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
温针疗法是在毫针针刺后,在针尾加置艾柱,点燃后使其热力通过针身传至体内,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温针灸是灸法中使用最普通、也是最受病人欢迎的一种疗法。所谓“打伏针”,实际上指的就是温针灸疗法。由于它疗效卓著,治疗范围广泛,又是防病保健的一大良法,因此,长期来一直为医家和病家所重视。
此法始见于东汉时张仲景的《伤寒论》。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对此法叙述较详:“其法针穴上,以香白芷作圆饼,套针上,以艾灸之,多以取效……此法行于山野贫贱之人,经络受风寒致病者,或有效,只是温针通气而已。”以后,历代都有沿用。此法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应用。
温针灸疗法都有什么作用呢?
温针灸作为艾灸与针刺治疗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将二者的作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不仅具有艾灸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升阳举陷,拔毒泄热的作用,同时具有针刺疗法在经穴配伍和行针手法作用下起到的疏通经络,扶正祛邪,协调阴阳的作用。在这样的双重作用下,温针灸的治疗面就大大拓宽了,治疗作用也比单纯的一种治疗效果明显增加。
在临床治疗中发现,温针灸在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如风寒湿痹症、面瘫、骨关节方面更胜一筹。比如在膝关节炎治疗时,取内、外膝眼,足三里,阳陵泉,阿是穴等穴,针刺得气后,于内、外膝眼,足三里穴施温针灸,待大约30min,针柄上所插艾段完全燃完后,小心将艾灰取掉,出针。一般10天一个疗程,一天一次,一般一个疗程皆有好转,轻者治愈。
肩周炎是一个较为顽固的疾病,因为它的顽固不化,又称为“冻结肩”、“肩凝症”,但是在温针灸的面前,治疗起来好象再也没有那么费劲。治疗时同样先辨证,取主穴肩髃、肩髎、肩贞、臂臑、曲池、合谷等穴,于肩髃、肩髎等处施灸。同时配合相应的功能锻炼,疗效较为理想。
温针灸在治疗面瘫方面,更是出奇制胜,基本一个疗程就见成效。同时,温针灸在治疗颈椎病,腰椎病方面,也有其独特疗效。基本上好多病人第一次做完就有明显好转,让许多准备做手术的病人改变了主意。
对于跌打扭伤的病人,温针灸的治疗作用非同小可,如急性腰扭伤的病人,治疗很简单,只要于扭伤处找到痛点,针刺得气后于针柄上施灸,治疗完,原先不能开步的病人已能轻松迈步。
我们知道,单纯的艾灸就有好多好处,比如艾灸大椎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灸此穴可用于治疗感觉项背畏寒、怕冷,颈项僵直,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诸多不适症状。
同时,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还有一个重要的穴位,即关元穴,该穴为小肠之“募穴”,足三阴经、任脉之会,一身元气之所在。别名“丹田”。中医学认为,关元其部位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艾灸关元可用于防治遗尿、尿频,隆闭、少腹胀痛,脱肛、疝气、遗精,白浊、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恶露不尽、不孕,中风脱证、虚劳赢瘦等诸虚百损症状。
还有好多特效穴位,在温灸的作用下,等起到不凡的防治作用,单纯的温灸就可以起到如此大的作用,现在,我们把温灸和针刺治疗结合在一起,其作用之大就可想而知了。
1.急性痛风性跖趾关节炎
胡建军,男,63岁,退休干部。患者突感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疼痛,不能下地行走。刻诊:第一跖趾关节火欣红热痛,肿胀明显,触痛剧烈。体形肥胖,有嗜酒史。医院检查后诊断为急性痛风性跖趾关节炎。治则:行太冲、大都、太白、公孙及触痛最敏感点温针灸后,翌日红肿消退,疼痛明显减轻,能自行走路。复诊时再行上法治疗,7次后疼痛消失,
2.不安腿综合征
陈君霞,女,58岁,退休工人。患者4年来每晚睡前两小腿出现酸胀、蚁走样不适感,近2个月来加重,每日傍晚时分即感两小腿酸胀难忍,非用手捶击或活动难以缓解。多方求医,多种中西药物治疗,疗效不显。去医院检查后:两小腿皮肤及血管未见异常,无感觉、反射。肌力和肌张力的改变。诊为不安腿综合征。在温针血海、阴陵泉、三阴交、太溪、足三里、承山等穴,每日1次,10次后,患者即称症状明显减轻,夜能入睡,1个疗程后诸症消失,随访3个月未复发。
3.腓肠肌痉挛
李洪刚,男,40岁,患者因左下肢受凉后疼痛,肌肉坚硬、行走困难,去医院外科检查为“腓肠肌痉挛”。在采用温针灸承山、委中、合阳后疼痛消失,肌肉变软,7次针刺后痊愈。
4.小便不禁
王丽,女,44岁。患者小便不禁10余年,每当咳嗽、行走或活动时小便自遗,劳累后上述症状加重,伴头晕目花,腰膝酸软,小腹冷痛。采用温针灸肾俞、膀胱俞、关元、气海、足三里。治疗10次,症状即基本控制,续针完20次,症状完全消失。3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5.阳虚背寒身冷
杨浩,男,54岁,患者6年来背寒身冷(夏日亦须戴帽、围毛围巾和穿毛衣毛裤),自汗,吃饭或稍活动则面部、颈部汗出如珠。大椎穴温针灸每日1次,治疗10次后,背寒、身冷与自汗明显好转;又治疗15次,全部症状基本消失。随访六个月未见复发。
6.膝关节痛
周长玉,男,52岁,经常出现两膝关节疼痛10余年,每逢日冷或乘车着凉时症状加剧,平时下蹲两膝关节僵硬伴疼痛,活动后症状减轻。在医院用抗风湿和治骨质增生中药内服外敷半个月,疗效不佳。检查:两膝关节无红肿,触之不温,屈伸不利,关节内外缘压痛,自觉两膝发凉似钻风酸痛。X线片示:两膝关节均有骨质增生。证属中医的“寒痹”。西医诊为中老年性膝关节炎(骨性关节炎)。治则:温经散寒,祛风除湿。用温针灸治疗1次,当晚疼痛明显减轻,又治疗10次症状消失活动自如。2个月后再次着凉复发,用上法又治疗10余次症状消失。半年后随访一切正常。
7.慢性附件炎
王丹,32岁,干部,少腹部疼痛2年,间断服用中草药及抗生素,时轻时重。常于同房后及月经前后腹痛。近日因家务较重而致疼痛加剧,伴腰酸无力、失眠。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脉络瘀阻。去医院诊断结果:双侧附件炎。温针灸日行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又经治疗6次共计26次后症状消失,医院B超示双侧附件炎性包块消失,唯右侧附件边界略模糊,盆腔积液亦除。妇科检查双侧附件,临床告愈。
8.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
陈政豪,男,23岁,工人。主诉:下颌关节疼痛、张口受限5日。曾在厂医务室取止痛药无效而求治于针灸。检查:颞下颌关节近下关节处明显压痛,局部无红肿,张闭口活动均受限。诊断为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症。经下关穴温针灸治疗6次告愈。
颈椎胸椎腰椎复位
一条脊柱跟种病相关,疑难杂症,从脊柱开始认识!
95%的椎间盘突出不需要手术!复位脊椎,是最安全,无痛、不易复发并且能彻底根治的办法!
更多信息请男人附睾炎的症状表现有哪些2016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解读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exmdc.com/zcmbyy/99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