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新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
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征求意见稿)
一、概述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小关节病变导致的骨与软骨破坏为主要特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目前认为本病发病原因与遗传、感染、性激素水平、环境等因素相关。基本病理改变为慢性滑膜炎和血管翳,关节外表现则多与血管炎有关。
RA在各年龄中皆可发病,尤以25~50岁为好发年龄,未经治疗的RA致残率高,5~10年的致残率可高达60%,并可伴随关节外损害,累及心、肺、肾等多脏器、多系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世界的患病率为0.5~1%,我国的发病率大约为0.28~0.4%[1]。目前RA缺乏根治方法,临床治疗以控制关节炎症症状、改善体征,达到临床缓解或降低疾病活动,延缓关节破坏,保持躯体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
RA在中医古籍文献中常被描述为“痹证”,上世纪80年代初期确立了中医“尪痹”的诊断名称[2]。中医治疗以扶正祛邪,因时因地因人的三因制宜为基本原则,辨证施治是临床治疗的核心,充分考虑患者年龄、体质及生活环境,结合疾病分期、疾病活动度、疾病预后等不良因素。中药、中西药联合治疗是中医治疗RA的主要方法,而加用中医外治法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起效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在RA的治疗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药复方治疗本病最为常用,当复方制剂含有有毒药材时,除常规的安全性指标外,应根据药物的前期毒理学研究结果、剂型特点和可能作用环节设置特异性的安全性指标,重点北京有那家医院治白癜风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exmdc.com/zcmbzz/104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