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摘自李经梧先生珍藏的《太极秘籍》之功用歌歌诀功用歌轻灵活泼求懂劲,阴阳既济无滞病。若得四两拨千斤,开合鼓荡主宰定。守中、胯活、懂开合方能轻灵活泼,无滞碍,自由转换,安舒自在。阴阳既济无滞病。一般人都是从不懂阴阳到懂阴阳分阴阳,我认为练拳是为了从分阴阳到阴阳合一,到拳上阴阳既济就是阴就是阳,阳就是阴,阴阳只不过是把对立的事物如劲,动作等等的方向,有无,虚实进行高度抽象化,阴阳既济就是练拳时化发一体,化的同时就是发的一部分,动作向上的同时有股向下的劲,就像弹簧拉开有收缩劲,压缩有弹开劲,都蕴含在同一个动作中,无过亦无不及,如此才能守中。懂劲是阴阳既济前提。身体最主要的力量有两块,横向的胯,纵向的脊柱。横纵的交接点是骶骨,骶骨周边骶髂关节有强韧带连接,最难松活,尾骶关节一般人也不会动。一般人根本不知道这个部位。你可以试试练拳时尽量用到这两个关节。这两个关节会动了才有开合鼓蕩。开合一般指双肩双胯双手等成对身体部位,鼓蕩形容丹田合适,但不能绝对化。丹田在小腹呼吸之间自然鼓蕩,四肢的旋转伸缩,四肢相对于丹田,相对于尾闾开合,既可以叫开合也可以叫鼓荡,呼吸和动作相配合,就是开合鼓蕩一体。看一下主宰的定义,1.支配;统治;掌握2.掌握、支配人或事物的力量,主宰:主观理解为对事情的变化有决定权力,居支配地位者;统治者;领袖。佛学上是我的意思。唯识论说:‘我谓主宰’。驱使以及动力的来源,支配人的身体和思想有所作为的。其中信仰主导思想,实现驱动行为。通过基本的主宰定义可以看出在歌诀里就是开合鼓荡的力量来源。开合一般是指胯,鼓荡一般只丹田,相关就是脊柱,脊柱的屈伸加呼吸形成丹田的鼓荡。在实际动作中开合鼓荡不会分开来而是一起动作,所以主宰就是脊柱和胯。李经梧先生珍藏的《太极秘籍》里的三十七心会论有明确的说法是腰脊为第一之主宰,这里把胯看做腰了,古人很多时候腰胯部分,尤其是骶椎这一部分。一般都算作腰了。如果腰仅仅指命门腰眼部分就不能成为主宰。有人会只说脊柱为主宰,这样就不全面了,加上胯比较合适,脊柱管纵向力,是上半身的主宰,负责上半身,胯管横向力,是下半身的主宰,是下半身的根,在腰骶处连接转换形成螺旋。有人会说意气为主宰,如果说心意为主宰也可以,我们任何动作都要意识去支配,但就是太正确了,等于没说,没法操作也不需要操作。练拳讲有意无意间其中有真意,就是要淡化显意识的影响和支配作用,使潜意识自我运行,方能放松,养气。很多练气功的会出现各种问题,就是用意过重。气以直养而无害,就是不要用意过重,不要去支配操作他,任运自然为好。练太极也要避免意识过重。能够控制开合的力量或者身体部位就是主宰,这样才能指导练拳,才能脚踏实地不落虚玄。先从有形入手练好,至于心意气的问题98%的人根本不需要去考虑,懂劲后期再说比较好,早知无益。不知时机,知道太多会形成干扰。我写的东西基本都是给这98%的人看的,剩下2%的高手未必适合。能够开合鼓荡,动则无有不动,静则无有不静,动则主宰先动,胯脊一动,四肢跟随。只有脊胯能够开合鼓荡才能做到四两拨千斤。四两是手上四两,脊胯上不是。摸摸能发人的师傅后背腰脊,尤其是竖肌都是相当健壮发达的。而且很多能发人的师傅都是身材魁梧,体格强壮,重量很大。真正瘦小且能发人的师傅其实很少见。这才是练习太极拳应当追求的标准。有人会说不明心不可能有体悟,这个得看明心的定义了,如果是明心见性就不对了,见性之后就不需要体悟了,反到没有体悟了,谁见过过了河还背着船走的?体悟也是一种杂念,是心不清净的表现。若心真清静,如何用心悟?改成不懂劲难有真体悟,比较合适。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exmdc.com/zcmbzz/113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