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健全免疫系统的鸡群能够更有效地抵御病毒和细菌的侵袭。然而,近年来养鸡业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免疫抑制病。这种病症会带来哪些不良影响呢?
首先,免疫抑制会导致鸡群的抗病力减弱,使得它们对环境变化和疾病的抵抗力下降,从而更易受到疾病的侵害。其次,免疫效果也会受到影响,表现为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滴度低于所需的有效水平,或者抗体反应参差不齐。
鸡群中最常见的免疫抑制病病原包括支原体、传染性贫血病毒、鸡白血病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呼肠孤病毒(该病毒可引发病毒性关节炎)以及马立克氏病病毒等。同时,某些种类毒素也被证实能够损害鸡群的免疫系统。虽然实验室检测是确诊鸡群是否感染免疫抑制病的金标准,但我们也可以通过观察鸡群的一些异常表现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免疫抑制问题。那么,免疫抑制病在鸡群中通常会有哪些表现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迹象:
鸡群中频繁出现呆立不动的小鸡,尽管解剖后并未发现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感染的迹象。部分小鸡面色苍白,鸡冠和鸡爪的颜色变浅,或者出现“蓝翅病”的症状。鸡群中虽然无明显的呼吸道病症或症状轻微,却频繁出现严重的大肠杆菌感染,导致包心包肝现象,即使不断挑出患病小鸡,但第二天又会有新的一茬出现,难以根除。鸡群中撇腿(即腿部畸形)现象持续不断,即便今天已经挑出矫治,明天又会有新的出现。通过解剖发现,胸腺、脾脏和法氏囊的发育明显滞后于同龄鸡,甚至在同一只鸡身上,法氏囊的体积仅为脾脏的一半,显示出明显的发育不良。鸡群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极弱,一旦遭遇天气变化、大风降温或温度波动,便会立即发病,且药物治疗效果甚微。在30日龄至出栏的期间,原本看似健康的鸡群却频繁出现不明原因的死亡,超出正常淘汰数量。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该如何应对?选用更优质的鸡苗无疑是最佳策略,但鉴于多数单位或个人缺乏检测能力,主动选择权相对有限。然而,提高鸡群的免疫力、增强抗体水平并促进免疫器官的健康成长,成为当前应对广泛存在的免疫抑制病原的关键。为此,我们推荐在三个关键阶段使用泰芪强:2-3天、21-22天和27-28天,每个阶段持续两天。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exmdc.com/zcmbzz/113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