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缓慢发展的关节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关节疼痛、变形及活动受限为特征,发病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衰老、创伤、炎症、肥胖、代谢障碍和遗传等有关。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骨关节炎的发生,年龄是显著原因之一。人在中年以后,神经活动逐渐减弱,肌肉功能逐渐减退,神经和肌肉活动协调能力逐渐降低,使关节活动的生物力学改变,导致关节及其周围结构过度使用,容易引起关节损伤。其次,超体重有发生骨关节炎的倾向,大多数肥胖者易发膝、脊柱和足部关节的骨性关节炎,因为,超体重增加关节负担,改变人体姿势、步态及运动模式。此外,绝经期前后女性也易发生骨关节炎,可能与性激素失衡有关。
骨关节炎病人临床常见症状有疼痛,多在活动时发生,尤其是下肢负重的关节明显;关节活动受限,晨起或久坐后关节活动不灵活,在适当活动后可以改善。常见体征有关节肿胀、触痛、活动时关节有响声或摩擦音、畸形和功能障碍。化验检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一般正常;X线检查:关节边缘骨质增生,间隙狭窄或不规则,晚期关节畸形改变。
骨关节炎的治疗方法较多,对不需要或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病人,一般以综合治疗缓解疼痛,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中医传统治疗及辅助器具应用等。
物理治疗在骨关节炎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药物者。功能锻炼容易被忽略,应该引起医务人员和病人的高度重视,因为针对性的关节周围肌肉协调运动和肌力增强不仅可以加强关节稳定、减轻关节疼痛、保持或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日常活动能力,还能预防因为疼痛引起的抑郁和焦虑。功能锻炼最好在专业医师和康复治疗师督导下进行,以免加剧疼痛或无效锻炼。
药物治疗需要在医师的正确指导下使用,不能随意使用镇痛剂、非甾体抗炎药和激素,以防发生不应有的不良反应。由于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即时止痛效果明显,因此使用日益频繁,但要避免滥用。大剂量多次使用激素,一方面妨碍关节软骨正常修复,另一方面激素不是治疗骨关节炎的基本药物,只有在骨关节炎伴发滑膜炎出现关节腔积液时,才选择关节腔注射;再者有引起骨质疏松的风险。近年研究表明,骨关节炎病人每天摄入0.15g的VitC可以减缓骨关节炎的进一步发展。
推拿、针灸和小针刀治疗可以减轻关节疼痛,增加关节灵活性。辅助器具应用可以矫正关节异常用力方式,既能减轻疼痛又能预防病情的恶化。手术治疗适用于经过上述治疗后疼痛无改善、日常生活受到显著影响及关节畸形的病人。
骨关节炎预防最为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姿势,恢复关节周围肌肉和韧带顺应性,纠正关节不良应力,避免机械性损伤,如行走时使用手杖、护膝、楔形鞋垫或其他辅助器具以减轻受累关节的负荷;进行相关肌肉的功能锻炼以增加关节稳定性;超体重者应减重或控制体重增加,减少关节的受力;在疼痛可以耐受限度内,每日适量步行,但避免跑步和球类等剧烈体育活动;适当保暖等。
赞赏
长按看白癜风到中科白癜风医院中科医院白癜风诊疗康复标准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exmdc.com/zcmbjc/106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