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困扰老年人的慢性疼痛中,骨关节炎是其中之一,也是肌肉骨骼慢性疼痛和行动不便的主要原因。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关节疾病,以软骨变性和丢失,以及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质再生为特征,多以间断性的慢性关节疼痛、僵硬、肿大,及伴关节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关节畸形甚至瘫痪。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生与年龄、肥胖、炎症、创伤及遗传因素等有关。
骨关节炎以中老年患者多见,女性多于男性。6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可达50%,75岁以上的人群中则达80%。该病的致残率可高达53%。骨关节炎好发于负重大、活动多的关节,如膝、脊柱(颈椎和腰椎)、髋、踝、手等关节,是一种慢性关节疾病。我国的骨关节炎患者超过人口总数的10%,多达1亿以上,且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骨关节炎疾病早期由于受累关节疼痛、僵硬,患者活动能力受到影响,生活质量随之下降。随着病情持续发展,可能会导致关节功能丧失而致残,患者会失去工作能力,生活将无法自理,所以,骨关节炎素有“致残杀手”之称。
分类
骨关节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0A多发生于中老年,无明确的全身或局部诱因,与遗传和体质因素有一定的关系。继发性0A可发生于青壮年,可继发于创伤、炎症、关节不稳定、慢性反复的积累性劳损或先天性疾病等。
症状和进展
1.关节疼痛及压痛:初期为轻度或中度间断性隐痛,休息时好转,活动后加重,疼痛常与天气变化有关。晚期可出现持续性疼痛或夜间痛。关节局部有压痛,在伴有关节肿胀时尤为明显。
2.关节僵硬:在早晨起床时关节僵硬及发紧感,也称为晨僵,活动后可缓解。关节僵硬在气压降低或空气湿度增加时加重,持续时问一般较短,常为几分钟至十几分钟,很少超过30min。
3.关节肿大:手部关节肿大变形明显,可出现Heberden结节和Bouchard结节。部分膝关节因骨赘形成或关节积液也会造成关节肿大。
4.骨摩擦音(感):由于关节软骨破坏、关节面不平,关节活动时出现骨摩擦音(感),多见于膝关节。
5.关节无力、活动障碍:关节疼痛、活动度下降、肌肉萎缩、软组织挛缩可引起关节无力,行走时腿软或关节绞锁,不能完全伸直或活动障碍。
治疗目标
减轻疼痛、延缓疾病的发展,保持和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尽可能避免残疾。现代医学认为,骨关节炎的治疗关键是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
非药物治疗:
是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的基础。对于初次就诊且症状不重的骨关节炎患者非药物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式。
1.患者教育:减少不合理的运动,适量活动,避免不良姿势,避免长时间跑、跳、蹲,减少或避免爬楼梯,减肥,有氧锻炼(如游泳、自行车等),关节功能训练(如膝关节在非负重位下屈伸活动,以保持关节最大活动度),肌力训练(如髋关节骨关节炎应注意外展肌群的训练)等。
2.物理治疗:主要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包括热疗、水疗、超声波、针灸、按摩、牵引、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等。
3.行动支持:主要减少受累关节负重,可采用手杖、拐杖、助行器等。
药物治疗
如非药物治疗无效,可根据关节疼痛情况选择药物治疗。
1.局部药物治疗:对于手和膝关节骨关节炎,首先选择局部药物治疗。局部药物治疗可使用各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乳胶剂、膏剂、贴剂和非NSAIDs擦剂(辣椒碱等)。
2.全身镇痛药物:依据给药途径,分为口服药物、针剂以及栓剂。目前临床上将治疗的药物分为改善症状药、改善病情药及软骨保护剂,具体是:①常用的改善症状药有镇痛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和糖皮质激素,镇痛剂有对乙酰氨基酚和曲马多等,NSAIDs包括美洛昔康、塞来昔布及尼美舒利等;②改善病情药包括硫酸氨基葡萄糖和葡糖胺聚糖等,此类药物具有改善关节软骨代谢的作用,可延缓疾病进展。
3.关节腔注射:如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可联合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类黏弹性补充剂或糖皮质激素。
外科手术
对一部分后期骨关节炎病例需施行手术才能解除疼痛和恢复关节功能。常用手术为:游离体摘除术、关节清理术、截骨术、关节融合术、关节成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等)。
欢迎来苏大附二院疼痛科咨询就诊,-
若您对我们的内容感兴趣,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exmdc.com/zcmbyf/107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