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疼痛的十大原因
1.脂肪垫劳损
脂肪垫充填于膝关节前部的间隙,有加强关节稳定和减少摩擦的作用。脂肪垫劳损的发病原因可能是由于外伤或者是长期摩擦引起脂肪垫充血、肥厚并发生炎症,与髌韧带发生粘连,从而使膝关节活动受限。患者会觉得膝关节疼痛,完全伸直时疼痛加重,但关节活动并不受到限制。劳累后症状明显。
2.半月板损伤
半月板损伤是运动员的一种常见损伤,在下肢负重,足部固定,膝关节微屈时,如果突然过度内旋伸膝或外旋伸膝,就有可能引起半月板撕裂。半月板损伤会有明显的膝部撕裂感,随即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走路跛行。关节表现出肿胀和滑落感,并且在关节活动时有弹响。
3.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膝关节滑膜是组成膝关节的主要结构之一。滑膜细胞分泌滑液,可以保持关节软骨面的滑润,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由于外伤或过度劳损等因素损伤滑膜,会产生大量积液,使关节内压力增高,如不及时消除,则很容易引起关节粘连,影响正常活动。患者会感觉膝关节疼痛、肿胀、压痛,滑膜有摩擦发涩的声响。疼痛最明显的特点是当膝关节主动极度伸直时,特别是有一定阻力地做伸膝运动时,髌骨下部疼痛会加剧,被动极度屈曲时疼痛也明显加重。
4.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这种病症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居多,超重负荷是致病的主要原因。膝关节会肿胀而疼痛,有时活动关节会有摩擦音。膝部可能出现内翻畸形并伴有内侧疼痛。治疗根据关节蜕变情况选择是否行关节置换的治疗,目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关节置换治疗是国际上较成熟的治疗方式。
5.膝关节韧带损伤
膝关节微屈时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如果此时突然受到外力导致外翻或内翻,则有可能引起内侧或外侧副韧带损伤。临床上内侧副韧带损伤占绝大多数。以这种损伤为例,患者会有明确的外伤史,膝关节内侧疼痛、压痛,小腿被动外展时疼痛加剧,膝内侧有肿胀,几天后会出现瘀斑。膝关节活动会受到限制。
6.寒冷:
寒冷是造成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更加注重形态美。但是在体验美感的同时,人们不得不付出关节损害的代价,因为寒冷可导致肌肉和血管收缩,引起关节疼痛。
7.运动不当:有些老年人喜欢登山,但如果没做好准备活动或运动量太大,也可造成关节疼痛。特别是身患关节滑膜炎或骨性关节炎的人,更容易引起关节疾病发作或加重。在登山运动中,下山时,全身的重量完全加在一侧膝关节上,膝关节承受的压力是正常站立时的数倍。人们上下楼梯时,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
8.不良走路习惯
例如经常穿着不合脚的鞋或穿着拖鞋、高跟鞋长距离行走,会使膝关节长时间处于非正常的受力状态,造成膝关节慢性损伤,引起疼痛。
9.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疾病引起的膝关节病变。
10.代谢性疾病如“痛风”引起的膝关节疼痛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以下为《九清温通辅助按摩手法升级版》之膝关节部的按摩手法及穴位详解。
膝关节部手法基本流程
1.放松阶段
在放松阶段,我们会采用科学、系统的放松手法帮助体验者疏通经络,整个放松阶段,大约需要两分钟。
放松阶段第一步,我们使体验者坐正,令下肢呈90度。
放松阶段第二步,使用滚法和拿法按摩膝关节上方的股四头肌,从膝关节向上按摩至大腿根部附近。
(放松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让体验者的肌肉放松柔软,以增强机体对九清温通有效成分的吸收。)
2.涂抹阶段
在涂抹阶段,我们会采用复合手法在相应部位涂抹九清温通并加以按摩,整个涂抹阶段大约需要15分钟。
涂抹阶段第一步,在股四头肌、膝关节和痛点上涂抹九清温通按摩膏,用摩法以膏体为中心向四周均匀抹开。(注意膝关节上的髌骨只需均匀涂抹膏体,切不可用力按摩。)
涂抹阶段第二步,用指节推法分别从膝关节的内侧、外侧、顶部逐渐推抹至接近大腿根部,反复10遍。(由于膝关节的上方连接着股四头肌,因此要改善膝关节疼痛时,首先需要梳理股四头肌。)
涂抹阶段第三步,用拇指摩法对髌骨周围的软组织进行环形按摩,操作50圈,使膝关节周围组织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强。
涂抹阶段第四步,用拇指推抹法对膝关节的内外两侧间隙做循环往复的推抹,操作5分钟。(膝关节的内外两侧是关节炎的好发部位,因此梳理这两个部位的经络是缓解膝关节疼痛的关键。)
涂抹阶段第五步,用膝关节抱揉法操作于腿部的内外两侧,应由膝关节以上的大腿部开始,向下缓慢抱揉至小腿腓肠肌附近,反复10遍。
涂抹阶段第六步,弹拨并点按压痛点,每处弹拨20次并点按20秒。(人体之所以会疼痛,是因为气血瘀滞在局部成为痛点,所以要在这里对痛点加以刺激来疏通气血。)
3.照射阶段
在照射阶段中我们要借助烤灯照射涂抹区域,注意保持烤灯与皮肤之间的距离,以免烫伤。
整个照射阶段大约持续30分钟。
30分钟后使用热毛巾或纸巾蘸热水擦净皮肤上残留的按摩膏,再用干毛巾拭干皮肤上的水分。
4.舒缓阶段
在舒缓阶段,我们会采用舒缓手法按摩相应部位,整个舒缓阶段,大约需要3分钟。
舒缓阶段第一步,点按或按揉梁丘、血海、鹤顶、内膝眼、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委中穴,每穴点按20秒。(穴位是疾病的反应点和治疗的刺激点,所以我们可以借助穴位的功能起到疏经通络、改善疼痛的作用。)
舒缓阶段第二步,用拍法和捶法舒缓股四头肌30秒。
膝关节部常用穴位
用于改善膝关节疼痛的常用穴位共9个,分别梁丘、血海、鹤顶、内膝眼、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委中。
梁丘,位于髌骨外侧端直上2寸。取穴时可先将手指置于髌骨外侧缘,然后垂直向上移动2寸即是本穴。
血海,位于髌骨内侧端直上2寸。取穴时可先将手指置于髌骨内侧缘,然后垂直向上移动2寸即是本穴。
鹤顶,位于膝上部,髌骨上方的凹陷处。
内膝眼,位于髌骨下,髌韧带内侧凹陷处。
外膝眼,位于髌骨下,髌韧带外侧凹陷处。
阳陵泉,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取穴时可先将手指置于腓骨小头处,然后稍向前下方移动至凹陷处即是本穴。
阴陵泉,位于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取穴时可先将手指置于胫骨内侧髁处,然后向后下方移动至凹陷处即是本穴。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1横指处。取穴时可先将手指置于外膝眼处,然后垂直向下移动3寸即是本穴。
委中,位于腘窝横纹中点。取穴时令体验者下肢伸直,一手手指置于腘横纹外侧端,另一手手指置于腘横纹内侧缘,两手指连线的中点即是本穴。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exmdc.com/zcmbyf/107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