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形容高值医用耗材里的价格“水分”就像水盆里的毛巾,“拎起来就淋水,根本不用挤”。这些水分渗透于流通环节的灰色地带,最终将由患者和医保资金买单。
近三年来,从地方到全国层面,正通过集中带量采购挤出价格“水分”。心脏支架、人工关节、眼科人工晶体……这些人们常见的高值医用耗材被分批纳入集采。国家首批组织“冠脉支架”集采后,中标产品平均降价90%以上。9月14日,第二批国家集采品种“人工关节”即将在天津开标。
“行业正面临着一轮一轮的洗牌。”一位从业十年的骨科耗材领域资深人士向阳(化名)向澎湃新闻(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exmdc.com/zcmbyf/111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