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社会中,乞丐并非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他们有些人去乞讨也并不是因为无法谋生,而是因为乞丐在古代本就是一个行当,他们乞讨也就是一份工作。因此,乞丐们为了做好这份工作都使出浑身解数,比如有一种叫“折金刚”的乞讨方式就很独特,究竟什么是“折金刚”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您从头揭秘吧。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乞丐都是一幅弱智的模样,但其实更多的乞丐都是“机灵鬼”,或者是“智多星”,他们乞讨的路子超乎想象。对普通乞丐来说,他们的乞讨方式无非就是卖惨,比如穿着破烂衣服走在街上,逢人便念念有词:“可怜可怜我吧,大老爷……”,类似的说辞似乎千年未变,也许自打第一个乞丐出现这些话就成了乞丐的“口头禅”,因此很多人也都听烦了,即便是一些乞丐都不愿说了。于是,新的乞讨方式开始逐渐出现,比如有“文讨”乞丐,他们通常会一些才艺,比如唱小曲,写书法,或者给人算算卦;同时也有“武讨”的乞丐,他们大都是闯江湖的人,多半会一些拳脚功夫,就以此来卖艺乞讨,要是没有专业技能,他们还能用自残乞讨,也就是让自己受伤,以博得路人的同情心。
在清朝时期,以自残方式来乞讨的有很多,比如用铁钉扎天灵盖,还有的用刀割腿上的肉,甚至还有的人用烙铁把自己烫伤。由此可见,这些方式都很血腥,一般人看了根本受不了,不过也有一些自残的方式看起来很寻常,但是杀伤力却也不容小觑,虽然都能要到不少钱,但受伤有多深只有乞丐自己才有体会。在当时的北京城,这种自残的乞讨方式叫“折金刚”,意思就是把胳膊折断,不过这种折断胳膊的方式有技巧,即让手臂链接肩膀的骨头脱离,用现在医学上说法也叫做脱臼。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运动时一不小心就脱臼了,整个胳膊都不能活动,人疼得也都龇牙咧嘴,要即刻就医。
在当时,用“折金刚”其他的乞丐不在少数,他们通常是两个人,其中一个人负责收钱,另外一个负责折胳膊。两名乞丐互相配合,其中一个乞丐拉着另外一个乞丐的胳膊,然后用力往反方向一拧,让肩膀处的关节错位,人为制造了胳膊脱臼,如果是心狠的乞丐还会折两条胳膊。此时,被“折金刚”的乞丐双臂都不能伸展了,他弯着腰走在路上,两条胳膊自然垂下来就像面条一样,而另外一名乞丐就边走边哭卖惨,路人见状可怜也都慷慨的施舍,但也有一些人敬而远之。
等两名乞丐从走完一条街,然后找个没人的小巷子,负责收钱的乞丐就迅速将“折金刚”的手臂恢复,在此过程中乞丐也疼的直叫,不过等一会也就慢慢缓解了,最后二人就开始分钱。其实,脱臼对人的伤害也不大,只要能即刻恢复就没问题,但如果是反复脱臼,或者长时间才恢复,那对身体的伤害就十分严重了。比如,一个乞丐三天两头“折金刚”乞讨,就会让关节的连接处发生病变,慢慢的他就不会感觉到疼,以至于在日常伸手的过程中胳膊就会掉下来,再比如搬一点重物胳膊就掉下来了,即便是再次复原也坚持不了多久,久而久之整个胳膊就等于完全废了,将来什么事情也都干不了。
在“折金刚”刚兴起的那段时期,很多乞丐都觉得没事就纷纷效仿,并且这种方式让他们乞讨的钱财和食物也更多,于是很多乞丐都不惜每天“折金刚”好几次。然而,不久之后有些乞丐就发现了异常,也就是上文中提到的胳膊时不时就脱臼了,而且这种情况还是不可逆的,一旦关节的骨头病变了,这些乞丐一辈就成为了废人,虽然两条胳膊还在,但是已经没有实际用处了,反而还带来了诸多麻烦。最后,乞丐都发现了这种情况,于是这种“折金刚”乞讨的方式就逐渐被淘汰了。
俗话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自残始终都是一种不可取的方式,即便是对乞丐来说也不应该自残乞讨。不过,随着清廷的覆灭,封建社会也逐渐瓦解,很多陋习也开始被摒弃,乞讨也最终消失了……
参考资料:
《中国乞丐大揭秘》作者:程刚,出版社:吉林摄影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exmdc.com/zcmbyf/112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