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的传统认知中,脊柱被誉为“龙骨”,被视为支撑人体精气神的“脊梁骨”。那么,脊柱究竟是什么呢?它不仅是身体的“顶梁柱”,更是人体的中轴骨骼,负责支撑整个身体。脊柱不仅承载着负重的任务,还具有减震、保护内脏、保护脊髓以及支持运动等多项重要功能。它是由多个椎体和椎间盘层层叠加构成的,结构复杂而精密。一旦脊柱失去稳定,关节发生错位,便可能压迫到附近的神经和血管,进而导致脏器功能出现异常,对全身造成影响。成年的脊柱,由26块椎骨精心构建而成,它们分别是7块颈椎、2块胸椎、5块腰椎,以及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的块骶骨和3-4块尾椎融合而成的块尾骨。这些椎骨通过韧带、关节及椎间盘的巧妙连接,共同支撑起我们的身体。脊柱内部呈现中空状态,其中,一个类似于管道的结构——椎管,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椎管内藏着脊髓,它负责传导我们的感觉和运动信息,确保身体的每一项功能都能顺畅运行。正常情况下,脊柱呈现出四个弯曲,在侧面观察时形似S形,即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和骶骨后凸。这四个弯曲部位也是脊柱疾病经常发生的区域,特别是腰骶交界处的慢性劳损,常作为腰背痛的起始点。
接下来,我们探讨脊柱疾病可能引发的症状。脊柱对于人体的发育和结构稳定性至关重要,一旦其结构或稳定性受到损害,便可能引发一系列症状。那么,在临床上,脊柱疾病究竟会导致哪些症状呢?
首先,我们来看颈椎的问题。颈椎疾病可能引发颈背部疼痛、僵硬和酸胀不适的感觉。颈型颈椎病是临床最常见的颈椎问题,通常出现在劳累、颈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颈部受凉或睡眠后,症状一般较为轻微,休息和保暖后能够缓解。然而,该病容易反复发作,且影像资料可能无明显异常。治疗上,休息、热敷、口服消炎止痛药、针灸以及理筋手法等都是常用的方法。若病情持续反复,则需警惕脊柱感染、肿瘤或强直性脊柱炎等潜在风险。
此外,颈椎神经根受压也是常见问题,表现为颈痛伴有上肢疼痛或麻木。患者会感受到颈肩部的疼痛,并伴随一侧或双侧上肢或手的疼痛和麻木感,且疼痛部位不固定。这主要与神经根的受压程度和部位有关,需要通过颈椎MRI检查来确定突出部位和程度。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一侧或双侧上肢疼痛、麻木,特别是手麻的症状,这可能与腕管综合征相关,需要进一步通过肌电图检查来明确诊断。
另外,病变组织压迫神经和颈髓可能导致颈痛伴有上肢活动不利和行走不稳的症状,如踩棉花感。这属于脊髓型颈椎病,初期可能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下肢的麻木和沉重感,随后可能出现行走困难和步态不稳。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双手无力和手指活动不灵活等症状将逐渐显现。对于此类症状,需要立即进行颈椎病CT和MRI检查以明确诊断。一旦确诊,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以避免出现严重的后遗症甚至瘫痪的风险。
最后,我们还需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exmdc.com/zcmbyf/113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