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诊了很多膝关节炎和膝关节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去医院看的时候,有的医生会建议膝关节炎患者做手术,有的医生又建议保守治疗,搞得患者很疑惑,到底要不要手术?什么时候适合手术?
今天我们就这个“困扰”,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首先很多人都有一个理解误区,以为膝关节置换手术就是把整个膝关节全部换掉。
其实不然,人的膝关节表面由软骨覆盖,随着年龄的增加,软骨逐渐磨损,同时膝关节周围的骨骼、韧带也发生退变,最后造成膝关节疼痛、畸形、活动障碍。
膝关节置换术主要是把膝关节表面的已经磨损成坑坑洼洼的软骨替换成金属的假体和高分子聚乙烯的耐磨垫片。
另外人工膝关节置换又分为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和部分关节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指用人工材料置换因膝关节骨关节炎或类风湿关节炎而变形的膝关节的手术,是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手术方式。
部分置换是只需要处理病变最严重的部分,包括内侧间室、外侧间室或髌股关节置换几种方式。
其次膝关节置换手术自20世纪70年代JohnInsall医生设计了当代全膝关节成形术(TKA)假体的原型以来,在国内经过了长足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安全。
但是由于置换的人工关节是具有一定的寿命,据文献记录,膝关节假体关节使用寿命一般为10—15年,有的甚至可以使用更久,约5%—10%需再更换,但是使用寿命也会收到外界条件的影响,比如患者的术前状态,术后的活动水平等。
很多患者在就诊的时候,医生给的诊断都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为什么有的需要手术,有的不需要手术呢?
因为同样是膝关节炎,也是分严重程度的。
0级:正常,关节间隙正常,没有骨赘,没有明显的畸形;
Ⅰ级:关节间隙疑似变窄,可能有骨赘,也就是通俗讲的骨质增生、骨刺;
Ⅱ级:有明显骨赘,关节间隙疑似变窄;
Ⅲ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有硬化性改变;
Ⅳ级:大量骨赘,关节间隙明显变窄,严重硬化性改变及明显畸形,关节可能会出现半脱位或者脱位改变。
目前通常公认膝关节终末期(也就是3、4级)骨性关节炎以及持续性严重疼痛是膝关节置换术的主要手术指征。
但同时还需要考虑患者的主观症状,进行结合来判断。
存在夜间或负重下持续性膝关节疼痛的病史
进行至少6个月的非手术治疗不能缓解其相应症状
活动能力通常会因为膝关节疼痛症状而受到严重影响
其它影响因素同样重要,尤其需要考虑患者年龄和体重情况。对于年龄小于55岁或术前存在病态肥胖的患者来说
尽管总体来讲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疗效不错,但相对于年龄大于55岁以及体重指数较低的患者,术后疗效的不确定性更为突出,所以对于这类患者在进行是否选择手术治疗的时候考虑的会更多。
目前临床上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年龄集中在60岁左右。
而对于年轻骨性关节炎患者(40--60岁),-般采用比较公认的阶段性方法。
即先采用创伤性较小,后采用创伤性较大的手术。从关节镜到截骨术到部分膝关节成形术,最后是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专题分享
或者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直接进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exmdc.com/zcmbzl/110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