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文化改革、创新的思想空间
既“入乎其中”又“出乎其外”,是古人做学问的方法。在当前的文化建设中,特别是在文化改革和创新中,对文化的认识,也显示出这类“出”与“入”的两重视野。既能深进去又能跳出来,构成了“本体性”和“超出性”相统一的文化思惟定律。既要进入对象的内部世界,又要有宏观的眼界,本是认识上的一般规律;在文化认识上,一方面要讲文化主体论,一方面又要重视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这也是常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却常常容易偏执于一隅。在新的情势下,自觉地将“入”与“出”结合起来,这是文白癜风的症状及治疗化认识论上的一个历史性重构。这类开放的换位思考,构成了逼近文化本质和文化发展规律的思惟线路;这类开阔的思想维度,也营建了当前文化改革、创新的“宏大叙事空间”。“入乎其中”的关键是立足文化建设的实际,入木三分,务本守根。第二届中国文化产业(国际)论坛最近在山西太原举行,著名经济学家张曙光、上海社科院研究员花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元浦等发表的演讲或提交的论文,使人感觉到文化产业理论在深入文化内部和文化产业内部上的进步。一个时期以来,由于经济界理论家缺少对文化的研究,在整体上处于失语状态。虽然偶尔有人论及文化产业,但也是隔靴搔痒。而一些人文学科的学者则由于产业知识的缺少,在完成了对文化产业“合法性”的呼吁后,其声音也在减弱。使人欣喜的是,愈来愈多的经济学家和人文学者通过“入乎其中”的努力,正从不同的方向进入文化的深层世界。循着“入乎其中”的路径,近年来在文化认识上有许多重要收获,有关的措施和对策也相应提出。其中最突出的成果当是在认识上把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辨别开来,并由此在战略上构成了“两手抓两加强”的思路,即一手抓文化公益事业,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良服务,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手抓文化产业,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重点,发挥市场机制对文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分离,增进了文化事业的全面繁华和文化产业的逾越式发展。但迄今仍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深入文化去了解文化。具体表现在,或是不加分析地把所有文化门类都推向市场,生死由之;或是不承认文化本身所包括的经济因子和市场潜能,谢绝所有文化产业化手段。虽然每个人都生活在文化当中,很多人还在从事文化工作,但是,了解文化的特质,特别在常变常新的文化现象中掌控其本质和规律,是大家都要补的1课。要想深入认识文化的本质,真正捉住文化的基本规律,掌控文化发展的趋势,仅是“入乎其中”还是不够的,只有在庐山以外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实际上,在认识上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辨别开来,在相当程度上也是借助了超出文化的更高层次的视角,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的交叉视角,也包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样的社会学视角。这就必须在思路上总揽全局,在社会历史的发展大局中肯定文化工作的方位,确认文化的功能和实现这些功能的途径。“必须跳出文化看文化。”最近在山东济宁市参加活动时遇到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谢治秀,他很有感触地这么说,“如果只是就文化论文化,有些问题永久也看不清。”济宁市电影公司实行了股份制改造,有人有抵牾情绪。谢治秀认为,他们只是从文化的角度看文化,只强调文化的特殊性,没有看到今天文化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类“跳出文化看文化”的思惟也用在处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上。比如博物馆,作为分管文化市场和文物、博物馆工作的副厅长,谢治秀的看法是,一方面要保证国家投入,一方面则发掘潜力,在机制上充分搞活,争取产生两个效益。除固定的展览外,可以捉住热门办展览。在展览中还可以弄企业冠名。正是依照这样的思路,山东省博物馆治疗白癜风的特效药弄得很活。长期以来,在文化体制改革中,之所以有一些文化工作者产生思想障碍,是由于对社会情势没有认识,对社会发展作用于文化没有认识,对文化建设势必更深入地融入本日中国发展的进程,融入当代中国社会生活整体没有认识,表现出不合时宜的自我封闭性和惰性。今天的中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和社会环境都已产生了变化。我们正处在一个革故鼎新的时期。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化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公益性文化事业主要是依托政府投入,但又不宜胶柱鼓瑟,谢绝所有面向市场的尝试。在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情况下,只依托政府投入,除少数经济较发达地区,一般在经费上都还是捉襟见肘。更何况文化事业中也蕴藏着产生经济效益的资源,如果不充分加以利用,岂不是资源的浪费?在文化改革实践中既要“入乎其中”,又要“出乎其外”,在思惟方式上暗合了十六大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既要符合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又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exmdc.com/zcmbzl/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