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湿疹专业医院 http://m.39.net/pf/a_9092833.html
弘扬国学,传承命脉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岐黄国医在国学中具有举足轻重、至关重要的地位,乃国学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凝聚了华夏儿女的智慧,在上下五千年的进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各个时代历史进程中保驾护航,抵御和战胜灾害,才使得华夏民族繁衍昌盛至今。在这漫长的历史洪流中也积累且沉淀了大量的医学文明而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每天分享岐黄国医国术,为其传承发扬光大,更好的造福人类。
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体会
作者/王为兰
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多由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经久不愈、反复发作、逐渐转变成的;或因人体素虚,阳气不足,腠理空虚,卫外不固,直接感受风寒潮湿,留注经络、关节、肌肉等部位,缓慢发生的。
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属于祖国医学“痹证”的范围,《内经·痹论篇》中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痹,是闭塞不通的意思,当机体遭受风寒湿邪的侵袭后,气血不能通畅,因而引起肢体、关节等处的疼痛、痠楚、重着、麻木等证,都叫“痹证”。
从临床实际情况看,由于人的体质各异,病程长短有别,感受的外邪不同,可将本病分为虚、实两类。
(一)实证类的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一般患者体质较强,病程较短。由于感受的外邪不同,可表现为风胜、寒胜、湿胜等证型。
1.行痹证:风胜的是行痹,也叫风痹。主要症状是全身关节或肌肉痠痛,游走不定,而以腕、肘、膝、踝等大关节最为多见,关节屈伸不利或见恶寒发热等。舌苔薄白,脉象浮缓。
感受风寒湿邪,以风邪偏重。
养血祛风为主,佐以散寒燥湿。
养血祛风汤加减:当归10克,酒白芍10克,川芎10克,防风5克,秦艽10克,陈皮10克,桂枝5克,羌活5克,独活5克,松节10克。
当归、白芍、川芎养血荣筋;防风、秦艽祛风止痛,羌独活、桂枝散寒祛风湿;陈皮行气止痛;松节治关节痠痛。
串痛也叫游走性疼痛,多由风邪所致。“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这是古代医家的临床经验,所以治风除用祛风药外,还要加养血药。根据“气为血帅”、“血随气行”的道理,在应用血分药时,须加一、二味气分药,才能使血药发挥更大的作用。
2.痛痹证:寒胜的是痛痹,也叫寒痹。主要症状是关节疼痛,痛有定处,疼痛剧烈,得热痛减,遇冷痛重,关节屈伸不利,无红肿热感,或有溲清便稀,舌苔白,脉象弦紧。
感受风寒湿邪,以寒偏重。
温经散寒为主,佐以祛风除湿。
乌头汤加减:乌头10克,炙黄芪15克,桂枝10克,杭芍10克,炙甘草5克,秦艽10克,苍术10克,生麻黄5克。
加减:怕冷寒重,加炮附子30克,先煎四十分钟。
乌头、桂枝温经散寒,麻黄通阳散邪,黄芪益气助驱寒湿;白芍、甘草抑制乌、麻之辛热而止痛;秦艽、苍术散风除湿。寒湿非麻黄、桂枝、乌头不能去,但这类药性燥烈,故用黄芪之补,白芍之寒,甘草之缓制之,使燥烈之性去,而散寒之力强。
3.着痹证:湿胜的是着痹,也叫湿痹。主要症状是肢体关节疼痛沉重或麻木,痛有定处,发作缓慢或局部肿胀,舌苔白腻或舌体胖,边有齿痕,脉象濡或缓。
感受风寒湿邪,以湿偏重。
补脾燥湿为主,佐以祛风散寒。
补脾燥湿汤加减:炒白术10克,茯苓10克,防己10克,焦苍术10克,防风10克,秦艽10克,薏苡仁15克,羌活5克,炙甘草5克。
加减:寒重者肿痛喜暖,加桂枝、附子;热重者肿痛而红有灼热感,加知母、黄柏;下肢沉痛去羌活加独活;麻木加黄芪、当归。
白术、茯苓、炙草补脾胜湿,苍术、防己、薏苡仁燥湿消肿;羌活、防风、秦艽祛风燥湿。
湿胜者又可伤及脾胃,引起腹胀、纳差、倦怠、便溏等证,补脾使之健运则能胜湿。古代医家认为:“麻属气虚,木属血亏,土强则能胜湿,气旺自无顽麻”。所以湿胜应加补脾药,麻木应用益气养血药。
4.血瘀气滞痹证:主要症状是关节痛肿,皮色不鲜,唇燥,胸部闷痛,心悸不安,舌微绛,脉象涩。
血瘀气滞,经络不通。
活血通络,逐瘀止痛。
身痛逐瘀汤加减:当归10克,川芎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香附10克,五灵脂10克,没药10克,秦艽10克,羌活5克,地龙10克,牛膝10克,甘草3克。
加减:气虚者气短身倦,加黄芪15克;湿热者肿痛而热,加苍术10克、黄柏10克。
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活血逐瘀;五灵脂、没药消瘀止痛;香附行气行血;地龙、牛膝、秦艽、羌活通络止痛;甘草调和诸药。
(二)虚证类的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一般患者体质较虚,病程较长(体虚有邪,也可说虚中挟实常可分为以下几个证型:
1.肝肾两亏风寒湿痹证:主要症状是四肢关节疼痛,腰膝冷痛,腿足伸屈不利或麻木不仁,阴雨天加重。舌苔薄白微腻,脉象濡缓或沉细。
感受风湿伤及肝肾。
滋补肝肾,益气养血为主,佐以祛风散寒燥湿。
独活寄生汤加减:当归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熟地10克,党参10克,茯苓10克,廿草5克,杜仲10克,牛膝10克,寄生25克,独活10克,细辛5克,秦艽10克,防风5克,木香10克,桂枝5~10克。
加减:风重加羌活10克,寒重加川乌10克,湿重加苍术10克;上肢痛重去独活加羌活,下肢痛重加木瓜、千年健;腰疼加枸杞、续断。
熟地、杜仲、牛膝、寄生补肝肾壮筋骨;当归、川芎、白芍养血和营;党参、茯苓、甘草益气健中;独活、细辛祛风散寒;秦艽、防风祛风燥湿;桂枝温经通络、散寒止痛;木香理气止痛。
此方既补肝肾、又益气养血,并有祛风散寒燥湿的药物,为治疗虚性风寒湿痹的一个比较全面的方剂,但在临床上不一定把全方所有药物都用上,需根据病情随证加减。
2.气虚血亏风寒湿痹证:主要症状是气短,懒言,自汗,肢体倦怠,面色蒌黄,唇舌色淡,头晕,心悸,腰腿痠软,四肢麻木或震颤,隐隐作痛,舌苔薄白,舌质淡,脉象沉弱或沉细。
感受风湿,气血两虚。
益气养血,调和营卫为主,佐以温经通络。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30克,桂枝10克,全当归15克,杭白芍10克,赤芍10克,鸡血藤30克,陈皮10克,生姜10克,红枣6枚,秦艽10克。
加减:左半身麻木疼痛倍当归加阿胶10克;右半身麻木疼痛倍黄芪加党参、白术各10克;上肢麻木疼痛倍桂枝加桑枝30克,下肢麻木疼痛加牛膝12克;筋痠痛加木瓜12克;骨痠痛加生鹿角12克;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exmdc.com/zcmbzz/111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