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一定听到过“风湿”。
每逢天气变化,不少中老年人都会早早地裹上棉裤毛裤,并一本正经地告知年轻人说:“得穿厚一点,否则着凉容易落下病根,会得风湿病!”
“风湿病”,究竟是一种什么病症?它与“风”和“湿”有关吗?
「风湿」的由来
“风湿”这个词最早来源于中医。《黄帝内经》对此病曾进行过论述,指出其病因为“风寒湿邪,三气杂至而成痹”。因此,在中医看来,风湿即为痹症,为风、寒、湿所导致的疾病。
中医认为,人的疾病是由风、寒、暑、湿、燥、火等淫邪引起的。风为百病之长,常兼夹其他五淫之邪致病;而湿邪重着黏腻,有病则迁延难愈。
需要指出的是,中医里的“风”和“湿”,并不是单纯指实物的风和湿,而是延伸了其涵义,用来形容疾病的特征。
“风”并非自然界里的风,而是指有如风一样的浮越和游走性的感觉,“湿”也不是指有多少水聚集在体内,而是表示一种疼痛和凝重的感觉。当既有风邪又有湿邪时,就会出现皮肤、肌肉、关节等疼痛。
老百姓常说的“风湿”和风湿免疫科的“风湿病”是一回事吗?
老百姓所说的风湿通常是指刮风下雨、天气变化或碰冷水时关节疼、肌肉酸痛等。
但这是否是真正的“风湿病”需要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再根据相关检验检查结果进行仔细的鉴别诊断和综合分析才能最终明确诊断。
风湿病如何预防?
01防止受寒、受潮
人体会因受到寒冷、淋雨等影响而导致关节痛,避免穿湿衣,不要贪凉受凉,不可趁身热汗出未干便入水洗浴等。
02适当运动劳逸结合
通过适当运动来增加身体素质,提高人体免疫力。例如散步、适当慢跑,还有练太极拳及做保健体操等,这些对身体都大有好处。
03饮食健康合理
饮食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以高蛋白、高纤维素、高维生素,以低脂、低糖、低盐为宜。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进食动物的心、肝、肾等各类内脏。
风湿骨病的原因
中医认为,风湿骨病主要由内因和外因导致。
1、内因:就是阳气不足。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肌肉,肝肾亏损,脾胃虚弱,就会导致气血不足,阳气不足。
2、外因:气血不足,风寒湿邪就会趁机从穴位/骨缝侵入人体,造成风湿骨病。
1)首先是从受风开始的,中医称风是“百病之长”。风是寒、湿侵入身体的先导,风邪在身体内游走,导致脏器、关节、经络出现冷热不均的现象,表现出来就是红肿;
2)然后风吹体寒,寒邪在风的引导下入侵身体,寒有凝结、阻滞的特性,导致血液运行不畅,淤堵不通,所以就有疼痛的症状,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四肢也就屈伸不利;
3)正常情况下人体抵抗湿气能力是很强的,但有风寒的存在,湿气借此机会慢慢渗透进来,融入血液,使得血液循环变慢,四肢酸肿。
4)当人体不断遭受风、寒、湿邪侵袭,就会不断腐蚀骨骼,使骨骼的表面不再光滑,日积月累就出现骨刺、骨质增生和结节;紧接着骨髓空虚,骨骼缺失营养,就导致骨质疏松。
而与此同时,骨质疏松就像老房子的墙上开了缝,有了窟窿一样,就更容易导致风、寒、湿的入侵侵蚀,就会恶性循环,相互滋生。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exmdc.com/zcmbjc/112420.html